【堯舜帥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帥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國在齊其家。】
堯舜帥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帥天下以暴,而民從之。
張居正講解說,帥,就是率,率領。堯舜之為君,存的是仁心,行的是仁政,是以仁率領天下。那百姓看著堯舜的樣子,也都感化,相親相讓,而從其為仁。
桀紂之為君,存心慘刻,行政殘暴,是以暴率領天下也。那時百姓看著桀紂的樣子,他也都效尤,欺弱凌寡,而從其為暴。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
如果國君要求大家的,與他自己喜好的東西相反,人民是不會聽從的。
領導者是大家的表率,上行下效,是自然的事理,如果人君自己是自私、虛偽、殘暴、貪婪之人,卻要求人民無私、誠實、仁義、奉獻,那人民是不會聽從的。
如果老板要求大家為公司奉獻,結果卻都是奉獻給他。他自己,對員工,對客戶,對社會,對他人,并沒有奉獻精神,而是刻薄為己,那員工也不會聽從他了。
所以有時我們看別人事業做得很大,老想學,學他是怎么做的,卻往往看不到他人格的優點,看不到他對員工的仁義,看不到他對社會的情懷。沒有這個,你就不是那人,做不成那事。因為沒有仁義,沒有情懷,就沒有那份心,就沒有那個眼光,很多東西你看不到。而別人卻能看透你。
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
所以君子自己先具備的德行,才要求別人具備。自己先沒有的毛病,才要求別人沒有。
如果你自己都沒做到的東西,卻要求別人做到;自己天天在貪,卻要求別人廉潔。當你說這些要求的話的時候,大家看著你,就特別面目可憎,猙獰,人人心里都明白你的無恥,沒有人會聽你的。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
藏,是存。恕,將心比心。喻,口頭告訴,知曉,明白。
你自身具有的東西,善或者惡,不能將心比心,自家有了這善,然后責成人,勸勉他為善;自家去除了這惡,然后說人不是,使他改正這惡,這是將心比心,推己及人,這是恕道。如果反過來,自己不能有善而無惡,自己就是個惡人,卻責人之善,正人之惡,那就是己身不恕,如果這樣居然還能曉喻他人,使人向善,那是絕無此理,“未之有也”。
這里提出了儒家又一個重要的價值觀,就是恕道。
恕,上面一個如,下面一個心,就是如心,就是同理心,就是將心比心,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推己及人,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希望別人怎樣,自己先怎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推己及人,由近及遠,從自己到全世界,這也是恕道。
所以作為領導者,每當你要對大家有所要求,先檢查一下自己做到沒有。如果沒有,你就了然,大家都會心里鄙視你,你的要求也不能實現。
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希望別人對你做的,你就不要對別人做。這一條很重要,我們可能每天都有對別人,做了不希望別人對自己做的事。多想想這一條,警醒一下,就是修身了。
【《詩》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國人。《詩》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國人。《詩》云:“其儀不忒,正是四國。”其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謂治國在齊其家。】
《詩經》道:“出嫁的新娘就像春天的桃花,面龐嬌美,枝葉繁盛。這新娘到了夫家,一定使家庭和美。”能使家庭和美,就可以母儀天下,教導國人。
《詩經》道:“做哥哥能讓弟弟感到舒服,做弟弟能讓哥哥感到舒服。”能讓兄弟和睦,才可以教導國人。
《詩經》“容貌莊重嚴肅,才可以教導四方。”
為什么治國必先齊家,因為只有我們能成為家族的榜樣,我們的所作所為能影響讓父子兄弟,讓他們樂意效法,我們才有可能讓天下人效法。如果在家里都沒威信,家人都不信服你,如何服一國之人?家人都不愛戴你,如何得一國之愛?
這就給我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提供了明確的指引,每個人都知道該怎么做,從哪兒做起。以上是傳文的第九章,講齊家治國。
這里有一個有意思的成語,“逃之夭夭”,逃跑并沒有什么夭夭,是從“桃之夭夭”詩句詼諧而來。以訛傳訛,傳的時間長了,傳了三千年,“桃之夭夭”給人忘了,“逃之夭夭”進字典了。古文這樣的情況不少,錯誤的東西進了字典,正解的東西被人遺忘。這也符合語言學的規律,維特根斯坦說:“詞語的游戲規則在語言游戲中建立,也在語言游戲中修改。”不過他又說:“所以當我們在談話的時候,常常需要把詞語從我們的談話中抽離出去,送去清洗,再送回到我們的談話中來。”學習古人的思想,我們就常常需要清洗詞語,逃之夭夭屬于比較簡單,不傷大雅的,有的詞就比較嚴肅些。
今天就學習一下詩經《桃夭》,清洗一下桃之夭夭這個詞吧。
【桃之夭夭,】翠綠繁茂的桃樹啊,
【灼灼其華。】花兒開得紅燦燦。
【之子于歸,】這個姑娘嫁過門啊,
【宜其室家。】定使家庭和順又美滿。
【桃之夭夭,】翠綠繁茂的桃樹啊,
【有蕡其實。】豐腴的鮮桃結滿枝。
【之子于歸,】這個姑娘嫁過門啊,
【宜其家室。】定使家庭融洽又歡喜。
【桃之夭夭,】翠綠繁茂的桃樹啊,
【其葉蓁蓁。】葉子長得繁密。
【之子于歸,】這個姑娘嫁過門啊,
【宜其家人。】定使夫妻和樂共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