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幣車HIT(biche.yaofache.com)大V養成計劃支持
今天所長在學習挖礦的知識,了解到了一下皮毛。在從利潤的角度去思考的時候,主觀的認為,只要購買的礦機多,電費便宜,就可以形成規模效應,礦機越多就越賺錢,后面深入了解了規模效應才發現并不是這么簡單。
下面談談什么是規模經濟。
什么是規模經濟?
規模經濟,百度百科解釋:
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是指通過擴大生產規模而引起經濟效益增加的現象。規模經濟反映的是生產要素的集中程度同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
其實通過字面的意思我們都能猜測出大致的意思,規模經濟就是你花得越多,賺得越多。
可以這樣理解:在規模經濟下,邊際成本接近于零或者說平均總成本最小;規模經濟也是壟斷產生的一個原因。
對于廠商而已,大量的訂單才能降低成本。
例如訂單金額沒增加10倍,成本降低30%。花費1億美元,你可能會得到500美元的成本價。如果花費10億美元,那么你可以把價格降低到350美元,只要有更多的錢投入。如果你跳到100億美元,那么你的價格可能會下降到245美元。您的成本不僅 越來越低,而且同時這些供應商也會為廠家定制專門的生產線和還發,性能優化更高。
就拿生活中的規模經濟的例子來說,學校的食堂就是規模經濟的典型代表。
我們都知道學校食堂里面吃飯的人都是學生,一個學校起碼都有幾百人的學生吧,這樣食堂做飯不可能跟自己家庭做飯一樣,食堂做飯都是把所有的食材放入一個大鍋中去翻炒。這樣一來可以節約人力的成本,二來可以節省燃氣的成本等等。例子簡單易懂,不用過多敘述。
說到規模經濟就不得不說規模不經濟。
什么是規模不經濟?
何謂規模不經濟?
舉個例子:
一家一口,用一個洗手間,然后,人口增加至3口,仍然只用一個洗手間,多增加人口并不需要在增加洗手間的投入,即邊際成本為零,這就是規模經濟。
但是,當你家有5口及以上人時,一個洗手間就不夠用了,需要再建一個洗手間或者更換一個房子,成本就大增,這就是規模不經濟。
其實,尤其對一個公共物品而言,一定會存在規模經濟,但當使用人口太多時,就會出現規模不經濟。
上面說的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其實在挖礦界都有2個代表。
以比特大陸生產礦機為例,他是規模經濟的代表。
只要比特大陸研發出一款新的挖礦芯片,可以馬上建立一條新的生產線,進行批量生產,這就像是食堂做飯一樣,實現規模效應,越來越強。
以各個挖礦的礦場為例來說,礦場就是規模不經濟的代表。
挖礦的礦場無法實現規模經濟,一是因為便宜的電力都比較分散,而且也不容易找到。二是因為增加礦機時需要考慮到場地擴增,人工擴增,扇熱問題等。這就跟上面講到的一個家庭增加人口,新建洗手間一樣。
所以當你做某一個項目想擴大規模提高產量的時候,需要認真的考慮這到底是規模經濟還是規模不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