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這是一部愛情片??別鬧。
如果注定漂泊,請記得把身和心同步攜帶。
——衡·Isabella 小感悟
文 | 衡·Isablla
說不上為什么,我很喜歡吳秀波、湯唯這對銀幕組合。從《北京遇上西雅圖》開始,這種好感便沒有消退過。《北京遇上西雅圖》中兩人的角色在外型、氣質、性格、沖突和互動上,不論怎么看,都寫了滿“絕配”二字。
我想,這也是讓人期待《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的原因所在。
在《不二情書》里,導演薛曉路沒有刻意為本已完整的第一部生硬續尾,而是沿用經典CP得天獨厚的條件,拓展更多內涵。劇中的兩條敘事線索,分別放在湯唯飾演的焦蛟和吳秀波飾演的Daniel身上去鋪陳。相距千里的焦蛟和Daniel陰差陽錯的互通書信,在通信期間,焦蛟狹路相逢幾段戀情,Daniel則見證了一對老人晚年的異國生活狀況和感人肺腑情意。如果4月29號你剛好去影院看這部電影,那么請一定記得帶上紙巾,留給秦沛、吳彥姝二老擔綱的那對老年美國夫婦。
這對老夫婦所經歷的事情,讓我想起一句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這句曾經背過的古詩,在那種場景下去體會,才發現,如此意味深長。
人類是向往自由且愛做夢的物種,而不少中國人一直有一個美國夢,這個夢直到今天對留在國內的人們都還彰顯著:能力、財富、階層的訊息。生活在美國的Daniel是美國夢中的一員,他遇到的那一對老夫婦也是。這些個體在時代機緣所匯成的意識洪流中,因為不同的際遇到了相同的國度,或許是圓夢,或許是探險,或許是逃避,或許是求生。在美國夢里,只要成為美國的一份子,似乎人生就可以停止漫無邊際的泅渡。
老夫婦遇到從小長在中國的Daniel,親切感陡增。在這片承載了許多中國人的夢的土地上,兩位老人的生活軌跡散發著濃重的落寞。
當你體內的基因里生來就被寫入了一組名為“漂泊”的密碼,一切對命運所做的掙扎,都顯得那么微不足道。
兩位老人身在無數人的夢里國度,心卻沒有離開故土半步。他們或許是因為當年的一些不得已,只能遠渡重洋的一批人的代表。他們與故土揮手告別,后半生在美國卻總有甩不掉的困擾:“我是誰”所包含著的文化骨肉割裂和“我將去向何方”的文化傳承斷層,他們不得不面對。生長于中國大地,空余一腔東方氣韻,美國的文化土壤不會完全吸收他們奉行的準則,而他們的后代生于美國,長于美國,即便是如假包換的黃皮膚黑頭發黑眼珠,卻也在美國的文化培育土壤中,無法全部吸收祖輩的故土文脈。
如此兩廂無從延伸的狀態,令人嘆息。
我欣賞那些勇敢追夢的人們,更敬佩那些實現美國夢的人們,他們付出了普通人不愿意去付出的,放棄了普通人舍不得放棄的,之后如朝圣一般,抵達了自己夢的彼岸。然,實現了夢與能不能全身心的適應,并不對等。
好像戀愛,你愛的地方是否讓你自在,你愛的地方能否給你精彩,你愛的地方,你的心是否與你同在?
如果是,那么恭喜。
如果否,我們可從片中兩位老人的經歷中去尋找答案:身在處,如得佳偶相隨,則愛在、人在、家在。
心,也在。
2016.04.23 01:04
——衡·Isabella 【家、人、心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