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煙 -by 梵高”
早上,因為娃娃上學,又引來一片狼藉和責罵,不過這個責罵不是我對娃娃的責罵,而是來自于自己爹媽對我的責罵,怪我把娃娃“慣”的不成樣子,怪娃娃磨磨唧唧出不了門。
我沒有一句“回嘴”,因為我知道爹媽拿的是自己的標準和節奏,因為不合自己的節奏引來的焦躁和內心的挫敗情緒,需要找一個地方發泄出來,那我就順勢當一把出氣筒吧。
可是,坐下來,突然想到“情緒”這個詞近來貌似在自己腦子里或者其他人嘴里出現的頻率太高了,忍不住想多嘮叨幾句。
現代社會,節奏似乎是異乎尋常的快,好像一秒鐘沒跟上,就要被甩出銀河系一樣,每一個人都在著急趕路,著急埋頭往前奔跑,根本無暇顧及自己是否應該追逐,還有多少體力能夠堅持下去,當然也根本看不到終點和自己奔跑的目的。情緒,自然成為這種盲目奔跑的一個副產品。
為自己和孩子的未來焦慮,為無力改變自己的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自責,對身邊的環境和未來的發展迷茫,對父母日漸老去瘦小以及不再健康的身體恐慌,每一天都會充斥著煩躁和無奈,每一秒都想逃離到一個世外桃源。
“我就是控制不住,看著孩子磨蹭和不聽話就著急啊”
“我也想努力說服自己,可一看到孩子爸爸那副樣子就忍不住竄火兒”
“我知道爸爸媽媽也不容易,可是他們也要體諒一下我的處境”
每個人都有太多的理由和委屈,都太需要別人的理解和關懷來支撐自己繼續。
張愛玲曾說道“中年以后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所以他們下班后有時候會選擇在車里多坐半個小時再回家,好像這半個小時就能讓自己喘息,還覺得自己是個鮮活的人而不是往返于單位和住所兩點一線的糊口機器;可是女人又何嘗不是呢,結婚生子后的女人除了8小時(往往不止8小時)以外的工作,還要承擔照顧家人以及一切的家庭職責,她們有時候分身乏術,有時候覺得時間特別不夠用,無暇對著鏡子精心地打扮自己,連生病都不能有完整的一整天躺在床上修養。因為勞心費力,煩躁和脾氣大成了這個時候女人的代名詞,有時候肆意地對身邊人揮灑著口無遮攔的“豪氣”,傷害著自己、孩子和家人。
我近來也總在思考為什么人會對自己親近的人隨意發脾氣,反而對外人常常客客氣氣,慈眉善目,想來想去,有了以下幾個小小的原因:
一、放縱與約束
對家人,我們往往會呈現自己真實的樣子,沒有面具,沒有標簽,簡單樸實,直接外放; 對外人,我們有自己的“自我形象”,需要時刻維護我們的人設不會崩塌,時刻保證我們的人際不會因為脾氣發泄而斷裂;
二、期待與無求
對家人,我們有太多的期待和要求,從某種程度上,希望家里的每一個人都能符合自己的期待和要求,或完美或一致或順從,如果對方表現不合心意,自然會激起被反抗或失望的情緒,進而引發生氣和憤怒;對外人,我們深知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不能將自己的要求強加到別人身上,自然沒有希望也就沒有失望;憤怒也就無從談起
三、肆意踐踏與費心經營
對家人,我們默認為情緒發泄完,就沒事兒了,關系也不需要維護和經營,可一旦無法挽回,我們面臨的往往都是決裂;對外人,情緒是不能隨意發泄的,發泄完意味著這段關系可能就終止了,這是社會人所不允許也不愿意看到的;對外人,關系是需要常常維護的,一旦你不經營了,這段關系可能就悄悄消失了,一個人也許從此走出了你的生命;但是兩者的區別在于家人關系的決裂往往痛徹心扉,會成為一輩子的痛;外人關系的消失往往悄無聲息,也許還沒來得及在心中激起任何波瀾,很快就會被下一段關系填空。
當然,這樣說并不意味著除家人關系以外的關系不重要,只是希望我們對待家人也能像對其他關系一樣,能夠有幾點意識,不要讓隨意發泄的情緒毀掉我們的關系:
一、尊重差異
家里的每一個人也不盡相同,我們有不同的成長背景,特殊經歷,形成不同的價值觀,接受不同的教育,從事不同的職業,未來也會過不一樣的生活;我們成為家人,是因為血緣的特殊關系,但不是因為其他。充分尊重每個人的差異,才能省去很多因不合自己信念、價值觀以及行為規則(NLP中的BVR)帶來的負面情緒,煩擾自己,傷害家人
二、情緒其實因“你”而起
情緒,并不是因為你認為的別人或某件事而起,在情緒的ABC法則里,因為信念(B)不同,才會帶來不同的情緒和行為(C),而別人或事情只是一個觸發(A),所以同樣半杯水,當你悲觀時,只看到半杯(傷心難過);當你樂觀時,看到已有的半杯(開心雀躍);不是家人或孩子或工作給自己帶來了情緒,只是自己的心境不同
三、坦然接受自己的“情緒”
情緒就像任何一樣現實存在的東西一樣,當它來的時候,請嘗試接受它,不要把情緒妖魔化,想著如何擺脫,覺得情緒是個壞東西。人的身心構造本就是極其精密,身體已經為我們配備了自我調節的機制,嘗試一下完整地體驗情緒,之后我們會更加自信和積極
四、“情緒”理應有健康積極的出口
有了負面情緒,除了體驗之外,還要給它尋找一個出口,但這個出口不是我們的孩子,不是我們的家人或其他無辜受傷害的人和物;多找幾個適合自己情緒宣泄的窗口,可以是飲食,逛街,聽音樂,看電視,找人傾訴,運動健身,放假旅游等等,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個,幫情緒找到健康合理的出口,不要讓肆意的發泄擾亂自己的心境,破壞我們的關系。
五、是“關系”就需要經營
我們一生都會在各種各樣的“關系”之中,親子、夫妻、家人、朋友,只要“關系”存在,就需要我們用心去經營。經營,透露著我們對對方的尊重,對“關系”的重視,希望這段關系能夠按照我們的期待維系下去;“家庭”關系,“親子”關系,除了“血緣”,我們也一無所有;如果天真地認為這些關系不需要費心經營,就像儲蓄一樣,到最后賬戶上除了一個歸零的數字,剩下的還有累累的傷痕。
“如果不能改變風的方向,就要想辦法調整風帆
如果不能改變事情的結果,就需要改變自己的心態。
微笑著面對生活,即使一文不名也能睡得香甜;
微笑著面對人生,即使在黑暗中你也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當你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時,你就是優雅的;
當你能控制自己的心態時,你就是成功的。”
【文章作者】果果媽媽,家有4歲男寶一枚。美國雙向養育(著重家庭關系)認證導師,正面管教實踐講師,中英文繪本閱讀推廣,英語教育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