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不會做飯做菜的,幾十年了,都是這樣過的。沒興趣吃更沒興趣做。但因為母親是北方人,小時候唯一會做的就是面食,什么餅啦,饅頭啦,餃子啦等等。長大后,好象身邊人不喜好吃面食,因此也沒興趣做了。
認識旦先生后,某天我做了雞蛋餅和粥。旦先生開心地說:嗯,與我外婆做的味道一樣。旦先生母親早逝,由外公外婆帶大,外婆的味道便是讓他最最懷念的味道了。因為他的這句深情的話,我開始了慢慢地學做飯和做菜了。
我開始關注教做菜的公號,開始關注教做菜的文章。心理上更是慢慢感覺到了,一個家庭,廚房才是最讓人體現愛的地方。每天下班,路上就會考慮做點什么好吃的給旦先生吃呢?然后奔菜場后精心挑選回來,然后慢慢烹制。雖然,我做菜的技藝還有待提高,但是用心去做的菜里,總是帶有愛的氣場的。每當看著旦先生大口大口地吃時,我總是很開心。所謂飲食男女,廚房便成了我們愛的磁場地。
有時候旦先生因為工作的原因無法晚上回家吃飯,我還蠻失落的,一下子不知道做還是不做飯了。因為沒有人分享了。
過去的很多時候,看見朋友們同事們在朋友圈曬自己做的菜,讓我很驚訝,怎么做得出來?看著那一個個精致的菜品,不僅僅是讓我感覺佩服,還很羨慕。感覺自己怎么也找不到做菜的方法和竅門。學也學不會。
現在仔細回想這些朋友,家庭都很恩愛和穩定。原來,做菜并不需要竅門和方法,而只是需要一份用心與愛。
原來常常看見的一句話是:抓住男人的胃就抓住了男人心。說實話,我對這話一直很不屑。心里想,憑什么呀。到了今天,我終于明白了,心甘情愿為家人用心地做菜,其實就是一種最最實在的愛的方式。一種讓雙方的關系處于良性循環的潤滑劑,因為,你愿意用心愿意盡心去幫助這個身邊人愉悅。而用心加上愛意做出來的菜品,絕對不是外面的大廚做得出來的。就好象當你愉悅時,身邊的水分子里的晶體都會美麗一樣,用愛意和心做出來的菜品中,也充盈著祥和與美麗。
什么叫美食?這才叫真正的美食吧。
帶著這樣的心情,一個多月了,感覺自己做菜慢慢有點無師自通和很有靈感。真正是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