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家正無聊。用手機打發時間,手指一劃, 微信學校群里正在詢問,女排隊員是否正在學校體育館訓練一事;正在討論,朱婷的身高和我們相比,會有怎樣的懸殊,如姚明和潘長江一樣落差巨大,放在自己身上那是極有意思的畫面。
現場的同事發了兩張照片,“進行中……”,一看時間,照片發在10分鐘之前。沒有猶豫,立馬換衣,騎車直奔學校體育館,心情說變就變,哪里還有之前的百無聊賴,原來做一回現場的粉絲,感覺好像戀愛赴約一樣啊!
路上綠意正濃,校園里非常安靜,只有初夏草木花香極為濃郁,沁人心脾。到體育館,聽著女排隊員的扣殺聲和彈跳聲,心情更為之振奮。碰上同道同事,她也和我一樣是女排的粉絲嗎?
5月3日,收到信息,說近期有省隊女排借用我們學校體育廳訓練,體育館停止進行其他訓練和上體育課,然后聽說,還有國家隊員也在,最受歡迎的國家隊員朱婷也在。這個消息傳開后,不少人很是興奮,想想去年里約奧運會上那激動人心的女排奪冠賽,如今,咱們的英雄近在身邊,怎么可能無動于衷呢。何況,校園里迎來如此特別的客人,從來沒有先例,實在太難得。于是課余時間老師們有意無意地靠近體育館,想一睹她們訓練的樣子,想看看朱婷訓練的樣子,一點也不過分吧。
站在熟悉的體育館內,看著高大的姑娘們跳發球,大力扣球,跳起攔網,為她們精彩的每一個球喝采、鼓掌。我看到朱婷,她在其中看起來是最高的,混在里邊訓練,并沒有特殊之處。盡力地練好每一個球,每一個隊員都是如此。但是一定有些不一樣的地方,否則怎么會脫穎而出呢。
一局結束,隊員們稍作休息,喝口水。同事帶去一本書,為女兒求朱婷簽名,得到回答“訓練之中,不簽名。”同事不甘心,繼續請求,說女兒特別喜歡和崇拜。還是不行。朱婷堅持拒絕:“訓練中,就像你們在上課中,怎么可以做不相干的事情。”同事悻悻然,有點尷尬。我在旁邊,也覺得朱婷有點拿架子,人家小姑娘崇拜你,你給簽個名,鼓勵鼓勵孩子,又能損失什么?
說是休息,其實也就一分鐘的時間,訓練繼續。看到馬上進入訓練模式的姑娘們,對朱婷這樣的回絕,忽然有點理解了,一個人怎么可能照顧到方方面面,而為了照顧到他人的要求影響自己的原則,無原則遷就他人必將影響自己的事業,而要在自己從事的領域里做出一番成績,沒有堅定的信念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此說來,朱婷的堅持自有道理,我又怎能憑自己思想揣度她人。
教練朝兩方換著大力喂球,我在旁邊看得連連叫好,一邊還幫著撿球,特別喜歡那個子最矮的自由人,她接球真穩,先兩手一縮,然后快速伸出,穩穩接住,傳向球需要去的方向,砸過來的球那么重,卻如此輕松。不知道經歷了多少訓練,幾千次幾萬次或者幾十萬次,就是在反反復復的重復中才有如此輕松的啊。姑娘們的短袖被汗水浸透了,依然是每一個球都在盡力地打好,為了救一個球,撲過去,整個人都倒在地板上滑過去,又馬上爬起來進入戰斗中。這樣的訓練每天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們平時的訓練就是這么枯燥單一啊!
當我們羨慕她們嫻熟瀟灑的技術,當我們羨慕她們健美勻稱的身材,更為朱婷等世界冠軍而歡呼的時候,我們實在忽略了她們長期枯燥而艱辛的付出。沒有任何成績可以隨隨便便獲取!
暮色四合,她們訓練收工。兒子囑咐我和他的鄭大校友朱婷合影,也是我心之所向。和女排世界第一高手合影,于我這個30多年的女排追隨者來說,夢寐以求啊。好在此刻朱婷爽快地答應了。于是我擁有了一張落差最大,仰望傻笑的照片。
晚上看《朗讀者》最后一期,最后出場的居然是郎平,心中的女戰神,聆聽郎平談她作為主攻手“鐵榔頭”時枯燥辛苦的訓練,談她接手國家隊后的壓力和拼命,夢中都是比賽。看到郎平,看到宋世雄,看到那些和我一樣的女排球迷,熱淚盈眶,激情澎湃的青春歲月似乎就在昨天。
中學階段,正是八十年代初,郎平等女排三連冠、五連冠的戰績影響到鄉村中學,那時開始有了排球課,我被選為校隊隊員,每天放學后可以練排球,在那個放學后要割草干農活的年代,可以名正言順地玩排球,這是何等的幸福啊。
大學,因為有中學參加女排比賽的經歷,很自然成為系隊隊員,因為打球,不僅僅認識了一幫同樣喜歡排球的姑娘,還經歷一段珍貴美好的初戀。
工作多年后,一度低迷的排球運動忽然又興起,女教職工排球賽每年一次,在繁重枯燥的工作之余,到排球場上大喊大叫,出一身淋漓透汗,無比爽氣。
排球開啟我的青春,見證我的青春,陪伴我的人生。而郎平就是精神領袖。今天現場看朱婷等女排訓練,晚上又通過屏幕見到郎平,何其幸會。
郎平朗讀了勃蘭兌斯的《人生》,“這里有一座高塔,是所有的人都必須去攀登的……無論他們多么年老,到死也是年輕的。他們天賦的本性就是迎向歲月的激流……”在場的四個女排姑娘朗讀了流沙河的《理想》,人之為人,理想是必須有的。感謝女排,感謝那飽滿圓潤的排球。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