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澳大利亞的北昆士蘭州,除了袋鼠考拉鱷魚之外,你還必須得知道另一種動物,它經常出現在……
然后,你還會發現這世界上還有一天叫做世界食火雞日(世界鶴鴕日)……當然意思不是讓你在這一天吃火雞,只是單純的慶祝這樣一種單純無公害的鳥和我們生活在一塊。
食火雞也分為幾種,比如北方食火雞(單垂鶴鴕),侏鶴鴕,南方食火雞(雙垂鶴鴕)
今天我們主要講的就是為人熟知的在澳大利亞的北昆士蘭州的熱帶雨林的標志性動物之一——南方食火雞,英文名Southern Cassowary,是一種三趾走禽獸動物。它生活在新幾內亞南部,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北部以及周圍的小島上,數量不超過1000只,是瀕臨滅絕的動物之一。
它也是最古老的生物之一,生性膽怯,常年生活在熱帶雨林深處,有“叢林隱士”這一稱謂。它在北昆士蘭州的熱帶雨林生態系統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熱帶雨林里勤勞的園丁,有這樣一句話,廣為流傳——“如果食火雞消失了,北昆士蘭州的熱帶雨林也會消失”
食火雞是雜食性動物,它吃水果,種子,真菌甚至昆蟲,死去的小動物。它進食的方式是把整個果實都吞進肚子里,然后食物經過它的消化系統后將種子通過它排出的糞便而傳播。他每天需要進食5公斤,所以它在熱帶雨林中不停的遷移,他這一個行為讓熱帶雨林植物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也維持了平衡。
大貓有幸見過一只野生食火雞,觀察過它進食。他啄起果實后,用嘴巴捏食物,來把握它的成熟程度,當果實還沒有完全成熟,它會棄之。我想如何鑒別果實這一習性,一定是從他們父親生上學習的。
在食火雞的前半生里,父親總是扮演著及其重要的角色。雌雄食火雞交配后,雌性食火雞,產下蛋后就會離去,剩下的孵蛋以及養育工作便交給雄性食火雞完成。在孵蛋過程中,雄性食火雞為了保護自己的蛋,堅守崗位,毫不懈怠,幼仔出生以后,食火雞爸爸的的體重會下降三分之一。然后,它會帶領自己的孩子在熱帶雨林中覓食,保護他們且教會他們生存的本領,過一段時間群居的生活, 直到下一只雌性食火雞的出現,雄性食火雞會開始自己新一輪的傳宗接代,不得不離開它現在的孩子們,讓他們獨立生活。
食火雞是澳洲的第二大鳥類動物,世界第三大鳥類動物,它與恐龍卻是近親。它的冠尖銳有力,它的趾,鋒利如匕首,可開膛致命。一般來說,食火雞不會主動襲擊人類除非它感到威脅,但是有幼仔跟隨的成年食火雞是十分危險的,曾經有一個新聞事件就是一個八歲小孩去靠近一只野生食火雞,結果被誤殺。食火雞也是動物園里最危險的動物之一。盡管如此,它們并不安全,隨著熱帶雨林面積的縮小,他們不得不去城鎮中覓食,有時會被來往車輛所撞死,有時會遭遇惡狗的攻擊。他們的領地意識又極強,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愿意和別的食火雞分享同一片領地上的果實。
正因為此,北昆士蘭地區的也成立相應的組織保護食火雞,比如在一次北昆士蘭州使命海灘(mission beach)周圍的熱帶雨林受到了颶風的大規模的影響后,有關人員對受傷的食火雞加以治療,并且將受到破環的熱帶雨林中的食火雞放生到另一片更適宜它們生長的熱帶雨林中去,以及在已經受到破壞的熱帶雨林里放置食火雞的食物,直到熱帶雨林恢復能讓食火雞們生存的條件。
總之,到了凱恩斯的熱帶雨林,一定要用心發現,看看能不能一不小心看到野生食火雞,它可不是一般的雞……也希望大家在游玩過程中,注意人生安全,不要給食火雞喂食。吃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