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又到了每年一次的端午節,印象中,只在幼年時,才有過濃濃的節日氣氛……
? ? ? ?爺爺是包粽子的高手,每年快臨近瑞午時,爺爺會帶上我們一幫小孩去蘆葦蕩里采集蘆葦的葉子,那是相當講究的,太硬的不要,太小的也不要。
? ? ? ?一群孩子跟著爺爺在蘆葦塘里折騰半天,臉上、胳膊上會被蘆葦葉的邊緣劃出很多細細的傷口,這點小傷一點都不會影響我們的快樂,那些美好的記憶至今還浸泡著我的生活。
? ? ? ?葉子采回家后,要洗,洗過后,再煮,煮熟后,要一片一片再仔細的清洗,直到上面的雜質和小膩蟲都被洗的干干凈凈,每一片葉子都亮晶晶的。然后再精挑細選,三片或五片一組,組合成包粽子需要的形狀,整整齊齊擺放成一個圓圈狀。
? ? ? ?提前會用水泡上一大盆自家種的糯米,準備工作就緒后,隆重的包粽子過程開始了:一大家人,連同小孩子圍成一圈,中間放著泡好的米和整理好的粽葉,哦,差點忘記了,還要有一捆煮過的稻草,用來綁粽子。粽葉、稻草以及糯米夾雜在一起的清香充斥在空氣中,愉悅著每個人的心情。
? ? ? ?大家老少一起動手,開始包粽子。爺爺自然是包的最好的一個,正正的三角粽,飽滿,精神;小孩子們包的形狀各異,亂七八糟,有的還需要爺爺再修改,整理一下,否則會漏米。小孩子因手腳笨拙,還會糟蹋一些葉子和米,可爺爺從不責怪,只一味的夸我們勤快,包的好。
? ? ? ?爺爺每年包粽子要送親戚、朋友,所以數量較多,有時候要用半天、甚至一天的時間來包,因為整個過程歡聲笑語,大家從不覺得時間漫長,反而是快包完的時候,大家還意猶未盡……
? ? ? ?晚上,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會一個個整整齊齊放在一口平時不用的大鍋里,蓋上大木頭鍋蓋,鍋蓋上還要壓上一塊大石頭,用柴火燒開這個大鍋,小火再燒一會兒,燜上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香噴噴的粽子就好了。
? ? ? ?其實,兒時的我,并不喜歡吃粽子,可我好喜歡包粽子的過程,那份講究、那份細致、那份溫馨,生活的情調盡數都裹在粽子里面了……
? ? ? ?從18歲離開家鄉上大學,與故鄉越走越遠,從古樸的西北來到溫婉的江南,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經歷許多世事變遷,親愛的爺爺也早已離開了我們,可每到端午節,兒時包粽子的畫面總會一幕幕在我腦海中浮現。
? ? ? 每年,都想包粽子,可總是因為生活的忙碌、人性的慵懶而未能實現;每年,都能吃到粽子,各種各樣的,款式之繁多、價格之昂貴,都是兒時的不能比的,可沒有一個粽子是我兒時的味道,那種樸素的白米粽,純純的清香、哪種裹在粽子的溫情,是商場、超市里華麗的粽子無法企及的。
? ? ? ?幸運的是,生活,總會幫你找到契機,去實現愿望。
? ? ? ?自從自己做了媽媽,我開始著手準備端午節包粽子的事,可能內心有一個聲音在呼喚,希望把我兒時端午節的快樂,以這種方式,傳寄給我的孩子,讓她們的情感世界里,多份快樂的記憶,以滋養這生命,使她更豐潤一些。
? ? ? ?于是,最近兩年,每年快過端午時,買粽葉,糯米,香包等等,是我的必修課,因時間問題和擔心包不好,每次就少準備一點。
? ? ? ?第一次包時,我兒時的手藝,幾乎已經忘光,笨拙的手繞來繞去裹不住雪白的米,好在有李姐和小高幫忙,總算包完。
? ? ? ?全家齊動員,孩子的小手也在粽葉和白米間繞來繞去,其間,童言稚語讓人忍俊不住……那一刻,仿佛,那依稀的回憶又重溫了。但愿,這份溫情和快樂也印刻在她們兒時的記憶當中,在以后漫長的人生中,這份快樂可以永遠的陪伴她們……
? ? ? ?之后,還有意料不到的驚喜發生:兩天前,一朋友來訪,問我:你家有沒有白米粽? ? 我說:有啊,昨天剛包的。朋友說:快給我一個嘗嘗,我要小時候的味道。
? ? ? ?我心里一下溫熱起來,原來,還有——同道人。趕緊拆一個給朋友嘗,朋友三口兩口吃完,說:算是過了端午節了。我猜,她的心里,也有一種情節……
? ? ? ? 朋友走時,我帶了幾個給她,后悔沒有多包幾個,可以給她多帶點。也許,明年,我可以多包一點,象爺爺一樣,送給親朋好友,把快樂和溫情傳遞的更多一點,不僅僅是給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