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您共讀之《當下的力量》第十篇----臣服的意義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01——? 接受當下的時刻

埃克哈特.托利:臣服是一種順隨生命流動,而不逆流而上的簡單而又深刻的智慧。接受當下的現(xiàn)實,你就會立即從你的思維認同中解放出來,從而與你的本體相聯(lián)結(jié)。當深處逆境、泥沼時,認識到你應該從泥沼中脫身而出,然后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時刻,而不給它貼心理標簽。這就是說對當下沒有批判,也就沒有抗拒,沒有消極情感。接受當下的現(xiàn)實,然后采取行動,盡最大的努力從泥沼中擺脫出來。這種行動叫積極的行動,它比產(chǎn)生于憤怒、絕望或挫折的消極行為更具威力。

人在處于逆境的時候,很多時候是自己跟自己鬧別扭,或者是自己跟他人鬧別扭,白白消耗了很多不必要的力氣。這個時候如果自己有感受意識的能力消化掉抗拒的情緒,或者尋求社會支持系統(tǒng)消化掉,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否則,只會形成惡性循環(huán)。越別扭越抗拒,越抗拒,越難脫離。

這一點,其實,在孩子身上表現(xiàn)比較明顯,也更能說明埃克哈特.托利的智慧。當孩子受到打擊、受到批評時,第一個反應是憤怒和抵觸,負面情緒急劇增長。

自從壯童鞋上了初中后,繁重的課業(yè),經(jīng)常是過了10點還有未寫完的作業(yè)。勞累了一天,人的精力熬到9:30左右,估計也差不多開始受不住了。這個時候,他的情緒明顯有波動。

剛開始,我看他這個點還沒寫完,我就不耐煩地說,還不趕緊寫,都磨蹭啥了?結(jié)果,像是戳了馬蜂窩,他干脆耍賴,哇哇大叫。

漸漸地,我在想,其實,孩子比我們大人還辛苦。大人不加班的情況下,白天忙完了,晚上基本上是可以休息的。而孩子還要復習白天的功課。對正常的孩子來說,作業(yè)是天職,沒有孩子不想把作業(yè)做完的。

當孩子疲勞時,我這個媽媽能做的是幫助孩子一起認清作業(yè)必須做完的事實,認清孩子已經(jīng)疲勞的事實,理解孩子需要鼓勵的需要,理解孩子越晚效率越差的事實。

再以后,吃完飯,督促他早點開始,中間休息的時候,幫他加點水果補充一下。

一味的責怪孩子,對孩子來說不公平,也不人道。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02——? 從思維能量到靈性能量

埃克哈特.托利:你會選擇不開心嗎?你說你能意識到不開心的感覺,但事實是,你對這些感覺認同了,并不由自主地讓這個過程持續(xù)下去。所有的這些都是無意識的。如果你有意識,所有的消極心態(tài)就會立即消失。控制我們思維的能量創(chuàng)造了現(xiàn)存的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結(jié)構(gòu)。而通過臣服,靈性能量就會來到我們這個世界。

所謂的靈性能量,就是拋棄外在一切世俗規(guī)律的精神能量。就像《簡愛》中女主人公對男主人公說:“我現(xiàn)在不是以社會生活和習俗的準則和你說話,而是我的心靈同你的心靈講話。”

很多時候,我們的不開心來自于他人的負面情緒或者并不友善的評價。如果我們的內(nèi)心沒有堅定的靈性能量,我們就會被這種外在的思維裹挾著走,忘記了自己原本是想要去往何方。

人是群居的物種,人與人之間必然存在相互摩擦,相互影響。靈性能量是我們腳踩大地,不管風吹草動,巍峨不動的力量。這份力量或許來自我們的學識,來自于我們的經(jīng)歷,來自于我們練達。

不管來自于哪里,它們終究是來自于內(nèi)心認知的成熟和完善。對負性情緒包容、消化的能力,對抗外界“噪聲”的能力,自我意識的管理能力。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03——? 在個人關(guān)系中臣服

埃克哈特.托利:通過臣服,你與別人的關(guān)系將會得到巨大的改變。如果你總是不能接受事實,就意味著你不會接受任何本然的面目。你將會批判、批評、標記、拒絕或試圖改變他人。如果你不能臣服,請你立即采取行動:說出來或做一些事情來改變這種狀況,或者離開它。

最后幾個小章節(jié)講到將疾病轉(zhuǎn)化成開悟、將痛苦轉(zhuǎn)為平安、當災難降臨、受苦之路、選擇的力量。都是開解我們接納當前的生活情景,放棄抗拒,不在抗拒中創(chuàng)造新的痛苦,接受內(nèi)心的狀況。放棄對過去和未來的執(zhí)著,來使當下的時刻成為你生活中的重點。

埃克哈特.托利:臣服改變的不是現(xiàn)實,至少不是直接地改變了。臣服改變的是你。當你被改變了,你的整個世界就改變了,因為世界只是你內(nèi)在的反映。

當我們外在的環(huán)境遭受痛苦時,我們的思維會把我們自己自動處于受害者的角色,為自己感到可憐,并將自己的故事不停地告訴他人,這使得我們困在痛苦之中。

魯迅筆下的祥林嫂正是這樣的人物,通過自己不停地訴苦,企圖從痛苦中解脫出來。可誰曾想,越是這樣,祥林嫂越痛苦。只有深深地進入痛苦,直面苦痛,才能讓自己有重生的機會。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最近看了一部日本的電影,叫《佐賀的超級阿嬤》,這部改編于現(xiàn)實的電影讓我時而流淚,時而又忍不住哈哈大笑。故事講的是19世紀60年代的日本。佐賀的父親去世了,只有媽媽、哥哥和佐賀相依為命。佐賀的媽媽不得已做了陪酒的工作,小小年紀的佐賀經(jīng)常要纏著上班的媽媽,無奈之下,媽媽只得將佐賀送給外地的外婆一起生活。

外婆的生活也很艱難,做個一份清潔員的工作。佐賀的到來,更讓原本拮據(jù)的生活捉襟見肘。但是,開朗的外婆并沒有被生活所打倒。他們在河里撿上游菜市場漂流下來的剩菜,號稱是他們家的超級市場。

外婆告訴佐賀,即使是受著窮,我們還是可以歡笑著面對生活。一天,當家里窮得只剩下白米飯時,佐賀唉聲嘆氣,可是,外婆說,明天或許連白米飯也沒有了,還不如好好享受今天的白米飯。

正是外婆這種臣服于當下的生活,積極樂觀的精神影響著佐賀的一生,在其成年后,受盡困苦的他,卻依然成為名滿天下的喜劇泰斗。而外婆于1991年去世,享年91歲。

或許,臣服的意義不是讓我們放棄或者厭惡當下的困苦,而是能直面困苦,并從中好好享受當下哪怕一點點的快樂!

寫在后面:這篇終于是這本書的最后一章節(jié)。要不是在第一篇讀后感中豪氣云天說要每章寫一篇讀后感,估計我早就放棄了。讀完一本書不難,但是,要每章寫一篇讀后感確實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為自己能堅持十篇點個贊!看!任何事情都是許愿容易,落實難!做夢容易,奮斗難!開頭容易,堅持難!

今天的插圖,全部來自于好友阿麗,在新疆出差抽樣的隨手拍,親密接觸沙漠。她用腳丈量生活,我用文字追隨。雖然遠隔千里,但我們的心靈在一起。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