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很忙的人,一種是假裝很忙的人。
不管平凡還是卓越,這世間有一種勤奮的代名詞叫“忙碌”。
有時候,我們不妨問問自己:“為什么你天天忙碌,卻還是沒有成長呢?”正如你讀了那么多書,懂得了那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一樣。
因為你不僅忙碌,還盲目!
這種盲目低效率的忙碌,歸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四種原因:
第一、在人生的關鍵時期,我們被迫完成角色的轉變;
第二、我們還沒有來得及構建自己的人生規劃和職業目標;
第三、我們還不具備平衡工作和生活的能力;
第四、我們還沒有養成良好的自律習慣;
在反思自己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那些人生一路開掛的成功人士,無一不是時間管理的高手。生命都是由一個個時間碎片組成的,管理好時間其實就是在管理好人生。
在《拖拉斯基們,時間管理的經驗,一起來提高效率吧》這篇文章中,我提到了用表格來記錄和量化時間管理的行為,這種方法通過分析時間日志(按計劃完成,延期完成、沒有完成),幫我們找出時間黑洞和每天的高效時段。
記錄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通過記錄改變當下的行為。通過記錄我們會發現哪些行為是按計劃完成的,哪些造成了拖延,沒有按期完成的原因是什么。這樣可以提醒我們珍惜時間,分析自己的投入和產出,找到自己每天的高效時段。
最后我們發現了這樣一條規律:
按計劃完成——形成習慣、重要且緊急的事情。
延期完成——閑聊,注意力分散。
沒有完成——突如其來的打斷。
通過記錄和分析,知道自己拖延的原因以后,便可以對癥下藥了。
在每天開始工作前的15分鐘,我們不妨花點時間把準備工作全部做好,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材工”,后面工作起來才更加專注高效。
這些準備工作主要包括:關掉QQ等聊天工具,將手機靜音;關掉郵件到達提醒;保持辦公室的清潔;給水杯倒滿水;做一張任務清單;選一張舒服的椅子;盡量隔離自己;設置任務的最后期限;把當天重要的任務用便簽貼在電腦旁邊;
工作中,我們也可以采用下面的四步法開展工作。
第一步:將所需要處理的全部任務都放到工作籃里。
第二步:將可以置之不理的任務移除掉。
第三步:將需要在特定日期處理的事情寫進日程表。
第四步:在最重要的時間里,做最重要的事情。
“最重要的事”一定是和你的價值取向相關聯的,明白了你未來五年或更長時間將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你就要把這些該準備的必要的條件和該做的事提到日程上上來,并且相對于其他的事情優先處理。
“高效時間段”因人而異,但通常情況下上午9:00——10:00,下午2:00——3:00是大多數人做事情比較有成效的時間段。我們可以利用這個黃金時間段,去處理當日最難啃的事情,把一些雜事瑣事用碎片時間完成,早晚一整塊的時間可以用來讀書學習和思考。
希望通過一段時間的摸索,你也可以制定出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規劃,希望今天的內容對你有所啟發,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