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莠子 原創作品,如轉載請與“莠子”聯系授權。
有些人,從小是在荒蕪的環境中長大的,所以他從來不喜歡秩序和歸屬,他已經習慣了自由散漫的人生狀態,比如楊過;而有些人,雖然天生一幅樂天隨性無拘無束的性格,卻是在規律與規范中長大成人,縱然本性難移,本性中,卻已經潛移默化地摻雜了有序的成分,比如令狐沖。
令狐沖一直非常看中他是華山派子弟的身份,那怕已經被明令逐出師門,也還一直心存幻想,期望師傅可以回心轉意。這種執著,除了對于岳氏夫婦的親情依戀,大約還有對于一種體制的向往。一直以來,令狐沖以為自己的未來,就是練好華山派武功,娶上小師妹,接下師傅的衣缽,做一個堂堂正正的華山派掌門人。當然,他也知道這與他的性格不合,但是這種觀念已經根深蒂固地灌輸到他腦海中,不是一日兩日,可以改變的。
其實,少林寺和日月神教,也能給他一個歸屬感,但是,卻不像華山派那樣理所當然。他是從華山派生長起來的一棵樹,突然嫁接上少林寺或者日月神教的枝,總難免會痛苦,會有排異反應,會不會長成一棵怪樹尚未可知,所以他干脆拒絕掉了。有些人可塑性很強,一生中隨時可以改型,有些人太硬挺了,一生就能定型一次,此后再也無法更改。華山是令狐沖永遠的傷,小師妹是他永遠的痛,就是因為他無法改變自己的初心。
一種體制對于人,會有多大的作用,當時是看不出來的,甚至身在其中,也會不知不覺,只有離開他之后,才發現自己已經隨物賦形,完全變成了適應他的形狀,與其他體制,再也無法相融。只要時間足夠長,大多數人都可以被被動體制化,比如《肖申克救贖》里的杰克;但依然有人會倔強地不屈服于環境,不接受被動的體制,比如伍迪。但是當一個人主動接愛體制化,那么時間就要短得多,也要容易得多。
楊過是一個不喜歡體制化的人,他一直保持著自己獨特的氣質。他在桃花島待過,但是沾染不上桃花島的氣質;他在全真教待過,同樣沒有半分半毫全真教的氣息;也許那是時間不夠長吧,他在古墓待了數年,但是依舊神采飛揚,沒有古墓派的沉重安靜。他沒有被體制化,也許他所待的環境,并不太體制化,或者不太想體制化別人,所以他可以保持著自己的氣質,雖然這讓他的生命更加迷茫。不過或多少,楊過也還是被體制化了一點兒,因為他只喜歡那個冷冷的小龍女,只有和她在一起,才會覺得心境平和,這與他的張揚跳脫并不相符。
令狐沖也是一個不喜歡被體制化的人,但是他卻有幸到了一個他心甘情愿被體制化的環境。在這里,師傅博學多識,師娘寬厚慈愛,小師妹天真爛漫,師兄弟和睦相處,門規森嚴,但在江湖上威望卓著,這覺得這個體制實在是太完美了,他的理想于是就此定型。很多人長大后,就忘記了童年的理想,但是令狐沖卻一直記著。他其實是一個比楊過還要執著的人,楊過從未想過去堅持什么,他卻一直在堅持著自己的初心。
當最后華山派覆滅,小師妹與師娘先后離世,而師傅變得面目全非后,也終于間接死于自己劍下,令狐沖童年的理想徹底破滅了。他雖然學得了絕世的武功,雖然抱得了美人歸,但是他卻郁郁難歡,他總感覺失落了什么,再也難以找回,生命再也不能完滿。失落的是什么?只怕他自己也說不明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