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靜爺
個人微信|18257420716
這是我的第104篇原創文章
周六,決定帶著倆孩子去爬東山。山不是很高,但是要爬到山頂需要繞過另一座山,這么一來路程就遠多了。
前倆周是周末去爬山的,因為這周末伊一的閨蜜紅姐過生日,她們四個閨蜜約好了一起吃中飯,就把爬山的行程改到了周六。
剛走到山的四分之一的時候,天空中開始飄起來小雪花,看了看天這么陰沉,怕會越下越大,就返程了。但是也走了6公里的路程。
回到公司,打開手機微信,看到有三個沒有聊過天的微信好友發來的消息。這三位朋友都是一樣的需求,讓我介紹幾本書給她們。
跟她們簡單的聊過以后,我一如既往的先推薦兩本給她們,一本是斷舍離,一本是秘密。另外又把十點讀書里的斷舍離語音版的,還有秘密視頻版的也一并發給她們。
其中一個朋友說,她一直想要學習,但是卻不知道從何學起。更重要的還是怕自己堅持不下去。
我每次的回答都是:先從你能看懂,能看下去的書開始。
書分多種,故事會,名人自傳,言情小說,養生,美容,歷史人物,勵志等等。每一本書都有他的價值所在,但是不是每一本書都能看懂和能看下去的。
我學習過王陽明老師的心學,知行合一。其中有說過,要想做好知行合一,就要注意循序漸進。
其中有一段是:我輩致知,只是各隨分限所明日及。今日良知見在如此,只隨今日所知擴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開悟,便從明日所知擴充到底。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們這些人想要學習,,要依據個人的能力盡力而為之。你今天的水平只到這個程度,就依據今天所能理解的去延伸學習。明天,你的水平程度有了新的體悟,那就從明天所能理解的再去延伸學習。如此方是精一的功夫,跟別人討論學問,也必須要依據個人和他的能力所及。
俗話說的:一口吃不了一個大胖子,萬事萬物也都是一點點積累起來的,要想做到知行合一,就一定要注意循序漸進。
然而,當很多朋友想看書,學習的時候,來問我的,我都是那么回復,先看能看懂的書,先看能看下去的書。
我最開始也是一樣的,想學習不知道看什么書,朋友給我介紹的書也都是她的水平能看的書,有些書,適合她但不一定會適合我。
更重要的是,我以前看書就像聽催眠曲一樣,看3分鐘就能睡覺,比吃安眠藥還管事。后來我發現,不是我看書就困,而是我看那些看不懂的書就會犯困。
于是,我把那些大道理的書,那些理論的,勵志的都放下不看了。先從看名人自傳開始,比如,劉曉慶,李嘉誠,俞洪敏,雷軍,馬云,諸葛亮,朱江洪,董明珠,喬布斯等人的自傳書都看了一遍。
看名人的自傳,不會犯困,因為好奇心和求知欲會一直促使著你往下看下去。
飯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欲速則不達。
學習了王陽明老師心學知行合一的智慧,了解到了學習需要循序漸進的法則。再結合自身的知識水平,我的學習經驗,和看書經驗就是那幾個字:看能看懂的,看能看下去的書。
俗話說:熟能生巧,巧能生化。循序漸進,一樣學好再學習下一樣。
往期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