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悶”則大多來自對大學課堂的失望,當時不知道有多少人是為了選擇這個學校這個地方而放棄了專業,不得不被調劑到中文系。一開學就對未來畢業中文系無多大作用的就業問題而顯得憂心忡忡,再加之中文系至少有兩門課程實在是枯燥乏味。更重要的是各種思想教育課程,似乎回到了幼兒園,而那些思想政治課本要不是期末考試要考,要不是考研要考,估計他們看都懶得看吧!
郁悶的原因又或者是如空中突然斷了線的風箏,瞬間失去了方向。不像初中,一切導向圍繞中考,不像高中則是圍繞高考,而大一的新生,終于跨入了大學,發現原來大學也不過如此,遠不是自己所期望的,不免多少有點失望吧。
這種郁悶的情緒到了大三要明顯好很多,因為他們在現實的緊迫感中又再次找到了方向,要么考研,要么考公務員,要么準備參加工作,因此而又忙碌起來了。人有時不是在緊張中忙碌,就是在空閑中無聊,像鐘擺一般左右兩邊擺來擺去。
而每當上那些無聊課程的時候,陳風要么溜進了圖書館,瀏覽自己喜歡的書來,要么就去其他專業上課,有名人講座的就去聽講座去了。如果上課老師點名,也是讓宿舍的老五或老六代為答應。提到這個點名,是很有意思的,老師們似乎總是想通過點名來提高聽他講課的學生數量,而不是從提高自己教學水平出發,即使是全校公選課也是如此。
全校的公選課應該是陳風最喜歡的課程,可以跨學院,跨專業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在全校公選課中,他選的全是本專業以外的課程,如高數、西方經濟學、財政學、西歐金融史、中醫藥學、植物科學等等,后來他發現這些對他影響很大,讓他受益匪淺。
如今還想起課堂上一些搞怪的事情,就是課堂睡覺了。兩種老師講課會讓你睡著,一種是超級有才華,講堂上滔滔不絕,由甲講到乙,又由乙講到丙,再由丙聯想到丁的老師,而在下面聽的同學們習慣了聽一個中心意思,聽一個主題,或者是其本身連甲的知識儲備都欠缺,這樣聽著聽著就很容易睡著了。另外一種就是課程本身很無聊,外加一個知識不怎么豐富,講課死板的老師了,同學們不是自己看自己書睡著,就是聽著催眠曲睡著了。
他們有扒在桌上,把書本攤開,擋在前面睡的,有直接枕在胳膊上睡的,有的睡著睡著就打起呼嚕來,引起鄰坐同學側目而笑,還有的是臉貼在課桌上,微微張著小嘴巴,有時口水都流了出來,老五是經常在課堂上睡著,老三偶爾會這樣。現在想想,臨近畢業了,再睡也沒得機會了。
回想著大學課堂那些事,感覺最讓人深刻、最讓人受益的還是不定期的公開講座,這應該是最有效的一種學習方式了,也應該是大學真正的教育方式,除此之外就是自己去鉆研了。那些講課人都是在各自領域沉淀了多年而且有一定研究成果的人,他們在臺上講自己擅長的領域和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學校專欄會提前張貼海報,自己感興趣的范疇就可以去聽,聽完后還會有一段互動問答交流。
大學的課程到了大三下學期基本就結束了,大四上學期基本無課,有的也只是幾科選修的,去聽的很少,同學們不是去忙著自己的考研復習,就是去做國考試卷模擬題,或者就是去實習工作了。
隨著考研的到來,大學課堂就結束了,不繼續讀研的,就此結束了自己的讀書生涯,回想起大學課堂那些事,也就是如此。
(節選自長篇小說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