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遠

懷抱古今,暢游天地

? 張 銘 ?


? ? ? ?格,乃規矩,規范也。物,乃人物,事情也。格物,即是在本真自然的框架內遵循一種事物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致遠是指格局遠大,胸襟寬、思路寬、眼界寬。

? ? ? ?在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格物”是一個重要概念,其最早出自于禮記 《大學》。

? ? ? ?宋代理學家程頤認為“格物”就是物窮其理,格物的途徑主要是讀書討論,應事接物。其做法須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積習既多,然后脫然而自有貫通處。在逐漸積累到豁然貫通的過程中,含有關于人們對認識事物的一些合理觀點,這頗符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量變到質變的哲學原理。

? ? ? ?朱熹在程頤的思想基礎上,提出了對格物的深度認識論和方法論。認為格物的途徑有多種,上至無極、太極,下至微小的一草一木一昆蟲,皆有理,都要去格。

由格物到致知,有一個從積累到豁然貫通的過程。
? ? ? ?朱熹認為,要貫通,必須花工夫,格一物、理一事都要窮盡。要做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極風云大觀,判天地之美、究萬物之理。明代王陽明認為格物的著手處,應是體認本心,明“本心”則明“天理”。格物的目的要達到立明本心,為善去惡,知行合一。

? ? ? ?我認為,格物其實是一種心法,一種智慧,更是反省自我和踐行人生的一種能力。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放大人生格局,拓寬人生境界,讓我們在格物致遠中體會和領悟一種別樣的人生吧。


最是書香能致遠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