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猜你是不是一個巨嬰呢?巨嬰是什么?巨嬰的現象是什么?想要擺脫巨嬰嗎?看看自己是不是那個巨嬰國里的巨嬰吧!
巨嬰是:一個成年人擁有嬰兒的心理。
作者根據巨嬰年輕人的心理年齡劃分了三個階段:
一:0-6個月,一個人的階段追求絕對的控制權。一個人的世界,必須以他為核心,只有且只能他說了算,沒辦法接受外界的反對,一旦有敵對的對象或現象出現就不行;二:6-3歲,兩個人的階段,意識到自己與媽媽是分離的個體,需要媽媽也需要自己獨立,開始接受外界,但不能與媽分離太久,而且控制權還需窩在手里;三:3-5歲,三個人的世界,接受了更多,學會了設置底線,包容心萌發,只要不踩到底線,就可以接受了。
? ? ? 在第一個階段是完全的強制,玻璃心,一旦他人不“服從”就會崩潰;二三階段是純真地追求著忠誠,忠貞。以上的心理年齡也對應著一些巨嬰現象:
1.“媽寶男,典型的行為就是聽從媽媽去相親。其實“媽寶男”表面是很聽媽媽的話,但內心卻是有著不為人知的陰影。作者遇到一個男客人,說他想殺他的妻子,當要他說出原因的時候,可以發現每一個,原因主角都不是他的妻子,而是他的媽媽。最后作者再問一遍他想殺誰的時候,他說他想殺他的媽媽。從不會說要恨要殺媽媽的好孩子,最后他只能將這種恨轉移到妻子身上。“媽寶男”的形成是因為:幼時缺乏母愛;發現聽媽媽的話會得到媽媽的關心和照顧。他們會將媽媽分為好與壞,好的就投射在自己的媽媽身上,而壞的則會投射在別人身上,所以女人找老公的時候不要以為對媽媽好的男人也會對妻子好。“媽寶男”要學會面對自己,與媽媽分離,獨立起來面對生活才會有所好轉。
2.“中國男人是中國女人的絕配”,有這樣的現象,漂亮的女人表面說對伴侶的外貌不在乎,并且有故意將伴侶往丑的方向去打扮,與別人談起自己的伴侶丑時,還有滋有味,這樣的現象即為相貌自戀,把自己的容貌當做價值的核心,不允許身邊的人比自己好看。中國女人不缺美貌,卻的時安全感,回想小時候,媽媽在身邊的時候,還時會周圍望望,當媽媽不在身邊的時候就會哭喊著找媽媽,安全感極度缺陷,典型的中國女人的內心空缺,所以需要一個典型的“媽媽”,要一個會陪伴自己的男人,異地戀的哭或許能讓你更加明白這個現象;而中國男人的需求是圍繞中國女人而設定的,男人需要的是擁有包容心,溫柔會照顧人等等的母性特點的女人,缺乏安全感的女人不是一般都比較有包容心嗎?或許我不夠了解男女人,但是你可以設想一下,再想想自己。
3.中國式好人——有求必應,無私付出,不求他人。這種人是埋沒自己的活力,通過做好人來獲得存在感的。在愛情方面,會認為自己付出一切他就要愛自己,可是愛情的根本邏輯是親密,那種單方單純的付出是建立不起這樣的親密,只會讓人只想遠離你的想法。如果達到高境界的中國式好人,你將成為道德僵尸,書中的案例就是一個鄉村醫生,單親媽媽,道德模范,把自己的孩子綁在椅子上,方便自己為病人看病,等到她自己的孩子病了的時候,她還是不理,依舊為病人看病,最后自己的孩子病死了。失去了人情味的好人,你會做嗎?沒有真實飽滿的情懷,一味地用自己的付出去建立與他人的情感。這種好人真“好”。
4.孝就是順:中國的教育核心就是聽話和乖。作者說到他收到一封信,寫信人是一個女孩子,她想與深愛的男人結婚,可是父母強烈反對,母親還因此得了心臟病,而父親就威脅說,要結婚就要踩著他的尸體過去結婚。之后作者回見他們一家三口,發現父親是被妻子的反對而綁架,之后問母親為什么要反對?說了一大堆站不住腳的理由后,最后憤怒地說出是因為女人沒有聽她的話,讓她來把關她的男朋友,背著她去談戀愛,過了半年才告訴她,她覺得自己的女兒不再聽話了。作者分析到,母親是將女兒當做自己的延伸,想通過反對她結婚來讓女兒重新聽話,重新做回她的延伸,回到她理想的狀態中。作者沒能勸服她的母親,之后的結果就是她與心愛的男人分手,并讓她的父母從此失去那個聽話的女兒。
5.無回應就是絕境:在別人不回應或者不及時回應時,情緒是不是會有波動?例如你與某人在談一件認真的事情,對方只是恢復了呵呵或是哦,你會生氣嗎?孩子也一樣,得不到足夠的回應就會很難受。有個案例,2015年6月貴州某村里的四個兒童付農藥自殺,不是因為窮,沒飯吃,沒人關心,老師和村里的人都有去關心過他們,那是為什么?父親有嚴重的暴力行為,且外出,母親已經離開他們了,雙親一直聯系不上,他們有很大可能是死于無回應的絕境當中。孩子越小越需要回應,也不能接受父母經常性的離開。當每個中國人都缺乏有質量的母愛的時候,和長期生活在無回應的環境里,影響形成后,到了自己做父母的時候也會同樣對待自己的孩子。
要擺脫巨嬰嗎?只有擁抱他。作者把大家比作成全能自戀的龍,什么是全能自戀?(1.卓越的強迫癥,想追求上帝那樣的境界;2.想法多,但行動困難;3.誅心論;4受傷后退回嬰兒狀態)只有馴服了那只龍,才能讓龍向人進化。
人性就是答案,生命就是答案,自己做自己的鏡子,照映出自己的真實樣子,擁抱自己才能改變,如果沒有勇氣面對自己的不足,那么你就一直膽小地做著那只巨嬰吧!
其實,很希望多一點人可以看到《巨嬰國》這本書,被禁了。
為什么會被禁?
當初的想法是這樣的:發現巨嬰現象真的隨處可見,假期的一天就很讓我奇怪,就是我媽媽居然問我說,她的某個行為對不對?而且那時個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平時她也很依賴我,什么都會叫我去做(力所能及的事),而且想不通的事情總是會和我說,心情不好也會傾訴。總體感覺家人在某種程度上,讓我覺得我是“媽”的感覺。武志紅老師的這本書,內容的確可以解釋和揭示大多數的人的行為,和想法,但是這本書被禁了,我一直都在疑惑著,今天終于可以聽到這本書,我想我有了壹個基本的答案:首先是,書本的內容直白,可以說的上是貼切(完全投身于書本的描述和解釋的情況),而且對社會有一定的影響,聽說當時剛出版不久就是熱銷的書本。其次,這本書,有點巧,巧在,有些情況恰好是在心理方面說的很順,結合實際的時候,有點難明白,例如中國男人是中國女人的絕配,中國男人就是中國女人心中的那個“媽”嗎?我并非覺得,或許和我生活環境有很大的關系,因為身邊的人或是看見的,聽聞的,很多的時候,更多的是中國男人在找中國女人這個“媽”。
現在的想法是這樣的:作者一直都在強調“中國人”還有結尾的那個龍的比喻,都是非常直白的指向中國人,他的這本書寫的或許是從心理角度去揭示社會嚴重的巨嬰現象,在他方認為他是在指責批評中國人,多方害怕這樣會引起社會的某些反應,因為這本書一出版就大賣,看了的人各有想法,防患于未然,所以先下手為強,禁!想法更多的是主觀的,望有前輩可交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