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我們先看題目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就是一個下雪天,作者去芙蓉山投宿并且遇到了芙蓉山的主人。
詩人看到了什么樣的畫面呢?我們看詩句:日暮蒼山遠,日暮點出了這是個傍晚,風雨交加,走了一天的路,急于投宿,可是沒有地方可以住宿,遠遠的只看到了蒼山,也就是青黑色的遠山。走近一看呢,有一間小茅草屋,猜想主人一定也比較貧苦,就是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柴門就是用樹枝編織的簡陋的門,推開柴門就聽到了犬吠就是狗叫的聲音。正準備休息的時候呢,主人回來了披風戴月,就是風雪夜歸人。
夜暮降臨,連綿的山巒在蒼茫的夜色中變得更加深遠。天氣寒冷,使這所簡陋的茅屋顯得更加清貧。推開柴門聽到狗叫的聲音,晚上主人冒著風雪回來了。這首詩用極其凝煉的詩筆,描畫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風雪人歸為素材的寒山夜宿圖。
詩是按時間順序寫下來的。每句詩都構成一個獨立的畫面,而又彼此連屬。詩中有畫,畫外見情。
我們從色香味三方面再來感受一下:
色,就指的是顏色,你看這首詩里面都說到了哪些事物的顏色呢?首先,日暮也就是傍晚的太陽是什么顏色呢?對了,橘黃色。蒼山,也就是青黑色的山。白屋其實就是茅草屋,茅草的顏色。柴門就是木頭的顏色,風雪,雪白色夜,夜晚,黑色對吧,就是很明顯的,這里面就有這些顏色,這種顏色給人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呢?自己體會一下。
香,也就是說氣味。讀完這首詩,你嗅到了哪些氣味呢?老師收到了茅草的氣味,深山老林的味道。狗的氣味。冷冷的風雪的氣息。人的氣味。
那把這些氣味和顏色綜合在一起呢,就是味道,也就是品味這首詩的情感,你們覺得這首詩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感呢?詩人趕了一天的路,馬上天都黑了,還下著雪,可是沒有地方住。后來他就看到了一個茅草屋,雖然有點貧寒,畢竟可以住了。主人還養了一條狗,狗聽到主人回來一定會叫,主人看到家里來了客人,一定會熱情款待。此時這個犬吠人歸這樣的一幅圖畫是不是有一種濃濃的人情味兒?所以說老師品味這首詩說看似很寒冷啊,又是日暮又是天寒,又是風雪,但是呢?正是通過這些冷冷的事物表達了作者內心暖暖的感覺,暖暖的人情味兒。全詩語言樸實無華,格調清雅淡靜,卻具有悠遠的意境與無窮的韻味。
最后呢?我們說說作者劉長卿,他是唐朝著名的詩人,后來居住在我們洛陽,他最擅長的就是五言絕句,他寫過很多詩,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特別出名,被選到我們的小學課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