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07 梁婷
今天早上,我參加了林靜老師的《阿春奶奶的手》繪本精讀會。這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對于同一本繪本,有著不同生活經驗的人的解讀之間存在巨大的分野,但并沒有孰對孰錯,因為映射不同的生命光景,正是繪本生命力之所在。
《阿春奶奶的手》,從一雙手出發,以小見大地敘述了日本北海道婦女阿春的一生。阿春剛出生的時候,被全家人的愛籠罩著,大家都說她的手好看,尤其是兩顆黑痣尤為顯眼。
后來,她的父母離世,尚未成年的她一夜之間挑起了生活的重擔,白天她跟男人一起出海打魚,不出海的時候,她就在家里織籃子賣,她用靈巧的一雙手換取了金錢,也換來了村里人的尊重。
慢慢地她長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在盂蘭盆節上,她勞動的雙手變換著優美的姿勢,舞姿吸引了同村男孩勇吉的目光,后者鼓起勇氣向她求婚。
婚后,兩人在自家的甜品店里辛勤勞動,阿春的雙手做出一個個甜蜜的糕點,正如她與勇吉的愛情。
許多年以后,勇吉病逝,在盂蘭盆節上,暮年的阿春再度跳起了最初與丈夫相遇那支舞蹈,在月光下微笑著說:勇吉啊,我這輩子和你在一起,我一直是很幸福的!
全書用素描畫成,每個流轉的目光,每根突起的青筋都細膩到躍然紙上。唯一的色彩是暈染開的紅點水墨,出現在每一頁當中,有時表現鮮血,有時表現熱情,有時表現太陽……全書的格調是安靜的,將阿春的一生緩緩道來。哪怕對當事人來說,生命是如此波瀾壯闊,每個難關的突破歷程都可寫就一篇史詩,但當我們站在人生盡頭回望,千言萬語卻只能濃縮成一句:一轉眼,就一生了……
文字的敘述是安靜的。但畫面帶來的意境卻充滿余味。比如,全書人物的表情都很靜穆,大概是跟日本的文化有關。唯獨三幕,能看到阿春微笑,一個是她嫁給勇吉以后,出現了全書唯一一張正面肖像,阿春微微露齒笑著。為什么一本描述阿春的繪本,卻只有如此吝嗇的一幕表現她的長相?大概是因為,她遇到了真正愛的人,并且能從愛人的眼里,看到了真實的自己吧!
第二幕,是年老的勇吉生病了,同樣滿臉皺紋的阿春與他凝視,眼中充滿了愛意,上揚的嘴角如同少女一般,幸福在頁面中滿溢出來。
另一張微笑,出現在最后一幕,暮年的阿春站在月光下跳著盂蘭盆節舞蹈,她的手伸向月亮,身體背著我們,只能從微微側過的臉龐中,捕捉到她的微笑。那是她跳給愛人的舞蹈,當時的她,一定沉浸在半生的愛情當中,那雙曾挑起家庭重擔、也曾經營幸福婚姻的雙手,此時正承載著她最深沉的愛,遙遙地,指向明月。
書中還有許多令人玩味的細節,比如,求婚以后,勇吉就再無音訊了,此時的畫面竟然是一只打哈欠的貓,而且占據了一個跨頁,是什么原因?而勇吉離世以后,阿春的門前卻出現了一只狗?……這些都引起了大家的熱烈討論,這才是精讀會的妙處,能從每個人的答案中看到每個人的經歷與個性。
這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書,而且特別適合成年人讀,關于愛情,關于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