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現一家咖啡廳
剛從日本游學回家,上午收拾了一天之后,發現家里太混亂,導致無法專注的讀書。于是下樓去找咖啡廳,沒想到在離家200米的地方遇到了一家咖啡廳:年代百貨咖啡廳,在這里花了1個小時的時間,看完了秋葉大叔的《社群營銷》。
我覺得場景的意義,就在于此:人們在不同的場景下有不同的情緒、也會產生不同的行為。
在家里特別雜亂的情況下,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走:窗戶、電腦、平板、手機、旁邊的書、窗外的人、糖果(家里的小狗)。而在這個咖啡廳里,整個屋子很安靜,手機被調成勿擾模式扔在了一旁。整個人浸入了書里,什么念想都沒有。
人們的行為是在場景里,一家咖啡廳不是因為有了咖啡才賺錢,而是因為有了喝咖啡的場景,才有了喝咖啡的人。
2.做了一個計劃:堅持21天寫日記
我復讀過一年,從一個二本線都不夠的分數考成了我們市的最高分。在我回顧這段神奇經歷是,我認為有一件事最重要:就是每天給自己制定一個第二天的學習計劃,然后努力按照這個計劃學習,整個節奏就不像身邊人那么慌亂、焦慮了。
后來讀大學時,我慌亂過一陣,每天覺得大把的時間、又有大把的事情想去做。但是總陷入想做這個又想做那個的焦慮循環當中。后來變的自律了,也是用的相同的辦法——寫計劃。
后來我總結出來個一個規律:如果你覺得你的生活過的無比混亂,有好多事情想做卻分不清楚優先級的情況下,不妨提前一天去寫計劃。在寫計劃的時候思考的問題就是關于所有事情“優先級”的問題,這時一旦計劃被完成,實際上所有事情的優先級就會被確認。第二天再去生活的時候,就不會那么的焦慮了。
不過我也有過厭倦這樣的方式:這樣寫計劃的生活會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很無趣,每天仿佛在為一個又一個的計劃或者,而不是遇到各種新的奇遇。所以,我會階段性的來去做“寫計劃”這件事情。
最近我就是陷入了這樣的情緒,有好多人想要去約、有好多書想要去讀、有好多電影想要去看。鑒于這樣的情緒出現,我不得不開啟寫計劃的生活。
不過這次做了幾個優化:
· 每天除了寫第二天計劃外,還要增加當天的收獲或思考;
· 所有計劃在簡書上建立成集,并分享在朋友圈,完成聯機交流;
· 無論風吹雨打,先堅持21天。
這是堅持的第一天。
3.社群的重新思考
我一直在追求做社群應該是朋友思維,而不是用戶思維。但是在行動上總是有些問題。但是今天想通了,實際上朋友思維就是:這個事兒我覺得有意思,咱們一起去干啊!
如果你想每天第一時間看到我的文章,歡迎:申請進入折騰日記訂閱群(點擊)
05:30-06:30 跑步
06:30-07:00 回家
07:00-09:00 美學作業思考
09:00-10:00 前往奧體中心體育場
10:00-11:30?與師兄交流增長機器人
11:30-13:00 午餐
13:00-14:00 前往北京工業大學
14:30-17:00 錘子科技發布會
17:00-20:00 約一位百萬粉絲公眾號的朋友
20:00-22:00 寫關于運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