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有個老同學來京參加自考研究生答辯,頭天晚上到,上午答辯,下午的高鐵返家,就是中午之后的幾個小時我們一起聚了個餐,他身處國企,算是體制內,十幾年的老同學了,交情自然沒的說,飯后喝茶的時候,他語氣沉重的慢慢敘述國字號內的不易,24小時待命,周末都不能出太原城,就連答辯都需要請假,來去匆匆,連年累月的應酬、奔忙,幾乎榨光了所有的激情,自然想著趁著還年輕離開體制,出來另開天地。
我知道“從心意”的巨大快感,也了解自由的可貴,并以“活成自己希望的樣子”為終極目標,自然是打心眼里贊成脫離桎梏的,卻并未盲目的大加鼓勵,只是就他所處行業的發展前景給出了我的看法,應該早作準備,看的出他自己也很謹慎,還舉例子說之前有個干的相當好的領導辭職下海,卻也說外面的世界是兩個玩法,基本還得從頭學起,可見發生在身邊的案例還是令對未知本能的恐懼在潛意識里起作用。
體制內外兩重天地,觀念、思路、做法、生活方式,一句下海說來容易,其實是對前半生徹底的背棄,幾乎就是要來一次重生,這就是我不盲目勸人離職的原因,沒有破釜沉舟的決心,連心理關都闖不過去,而且從商是需要計算風報比的,體制內看的見的升遷套路最大限度的抑制了人本就不多的冒險精神,面對機會總左思右想要降低風險,須知商場如戰場,戰機轉瞬即逝,連顧慮的時間都沒,更何況哪有沒風險的事情。
不僅僅是離開體制,事實上做一個改變人生的決定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過遵從內心、對得起自己的生活,意味著每天都身處巨大的不確定當中,光是這一條就是背離人類避險天性的;因為要對自己負責,所以要時刻都要警惕心猿意馬的欲望,還要抵制一切花花綠綠的誘惑,這是背離人類好逸貪歡天性的;已經成家的要對父母伴侶孩子負責,自己的折騰是不是可以讓他們安心,絕大多數的家人都會因對未知的恐懼而打壓不安分的心,而客觀上不顧家人跑去折騰確實是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這些是一些最基礎、最直接的困難,就已經讓大多人望而卻步,這也是為什么雞湯盛行卻少有改變的原因。
如果真要改變,除了一往無前的決心,還需要一個周密的計劃和長時間周期的準備。
首先得確定自己是不是能夠習慣折騰、進而享受折騰,這個很簡單,在慢節奏的生活中是不是覺得特別安心自在,像我這樣的是十分討厭安逸生活的,而真實世界的叢林法則似乎也給安逸派巨大的壓力,如果是在慢節奏中覺得舒服的人,那么穩定的系統生活是最適合的,追逐自由啥嘛的并不是理想的生活方式,因為最大限度的自由是不停折騰出來的。
如果是“不折騰沒法活”的類型,那么追逐自由的必備要求是對自己的絕對負責,這就需要超強的自律和高強的生活節奏。我自己和我的朋友全部都是這么過來的,因為在年輕的時候選擇了拼命工作,才有了現在可以選擇的自由,并在自由最大化的路上持續精進,這個其實是我這公號存在以及建極限群的主要原因,每天學習工作精進15小時以上的生活節奏是一定要適應的,這是自由最堅實的根基,當養成這樣的習慣,還要有“以成長為樂”的基本價值觀,就這樣兩到三年幾乎就可以完成一次人生的飛躍,將自己的自由,不管是財務還是精神、拓寬到了一個新的維度。
當然還有怎么也繞不過去的金錢,當身無分文時,是沒有資格談自由的,只能先用自己的知識、勞力來換取生存的需要,而高強度的生活節奏本質上是提前可以不為金錢考慮自由選擇的節點,想要折騰,怎么也得存夠預估折騰時間的金錢吧,不管是給自己還是給家人,還是那句話,離了金錢說事,都是耍流氓、以及不負責任!
如果在以上三個基本面做好準備,那么歡迎來到陷阱處處、雷電交加、水深火熱的自由世界,個中滋味,其實好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