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

—《管理的覺醒》 ? ?

? 孔子從“而立”到“不惑”,從“不惑”到“知天命”,從“知天命”到“耳順”,從“耳順”到“不逾矩”這一系列過程

【思考】

? 數字是從一二三四五由小到大的學習,不難看出作者文中的孔子是由“而立 不惑 知天命 順耳到不逾矩”的順序來書寫的,由此可見一切因因果果都有屬于自己的順序可循。沒有聽說誰的學習是由大到小的進行,至少現在還沒有聽說過。

?孔子之所以是圣人是人家有了一套屬于自己的修煉功法,而我們也學會自己的一套修煉功法不斷的修煉自己,沒準下一個圣人就是你。重所周知“三十而立、現在人的而立是成家立業的定在了三十,而孔子的三十是立基礎,基礎牢固了才有接下來的不惑,而如今把心思都放在了事業,當然會越來越迷惑,可見起步的方向是不同的。而相比較的更加喜歡“順耳”一詞,覺得甚是佩服,至少自己做不到這點。無論什么話語都是“順耳”,這個修為得是何等的好深,就好比“蘇東坡和佛的故事”一樣,把一切事物都是到了耳里都是順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可能也是繼承于這里吧。

? 事物因果循環,皆有自己的定數。不因喜而喜或不因悲而悲是修行的一大向往,強大心性。或者像弟子規中說的“聞譽恐聞過欣”才是心里的強大。可見修煉的道路上是怎么樣的。而因因果果時刻都是圍繞著周邊的,就像記賬一樣做壞添一做好減一的算數法則一樣延續到生老病死。

? ?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同讀一本書】2017-1.4-140 —《管理的覺醒》 孔子從“而立”到“不惑”,從“不惑”到“知天命”,...
    徐猛_Merlin閱讀 391評論 0 0
  • 賦作為中國古代著名文體,最早可以追溯到戰國,其體裁頗豐,賦體的變化是隨著辭賦的發展史而產生和演變的。屈原的作品《離...
    文抒苑閱讀 4,970評論 9 31
  • 導言: 因果報應說是佛教基本理論的重要部分。21世紀以來,學者對于佛教因果報應的研究方興未艾,在已有成果的基礎上更...
    61快滾去背單詞_閱讀 3,507評論 0 5
  • 不曾踏上的旅途 茫茫 迷霧 看不清前路 腳邊的落葉在說著艱難困苦 身旁的楓葉裝飾著火紅歸宿 風塵仆仆 那是誰的旅途...
    公子嫣然長安閱讀 309評論 6 7
  • 我能,我能怨恨什么呢? 太陽還在升起,月亮還在落下, 花兒還在盛開,鳥兒還在鳴叫。 雨瀟瀟,風颯颯, 仰頭,雨落在...
    北崗閱讀 187評論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