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逗逗,圖/攝圖網
1
▽
朋友阿文最近在找工作,在投出簡歷之后,陸陸續續接到一些公司的面試邀請,她在面試中也篩選了一些公司,面試了n家之后,她選中了一家廣告公司,然后就去上班了。
只是,上班兩天后,她就“跑”了,她說,不想在這家公司繼續待下去了,一股被欺騙的被設計感。
聽她講起這段狗血的經歷之后,不得不感慨:這年代,企業招人難,留人也難,如果實在招不到人,HR為了完成KPI考核,有時候也不得不出“奇招”。
這個“奇招”,就叫做“掛羊頭賣狗肉”。
2
▽
有些崗位,對于能力的要求較高,本身會比較難招到人,或者是在招聘到人手之后,由于崗位壓力過大,有些求職者在干了一段時間之后,跟自己入職前的期望值差距過大,繼而選擇離職走人。
不得已之下,這些“難招人”的崗位,HR會用另一個“容易招人”的崗位頂上,你來面試,你以為你面試的是自己投遞的崗位,HR也是跟你說對應的崗位要求,雙方在交流之后,一拍即合,于是,很快就走馬上任了。
而上班之后,公司會以其他“莫須有”的理由,安排你調離崗位,安排你去其他崗位的事情,或者跟你說暫時沒空帶你,要不你先做一些別的事情。
你覺得自己是新人,拒絕領導的安排也不好意思,你便選擇了接受,而你一旦接受了,你就再也不可能“官復原職”了。
公司招聘你,就是為了填補另外一個崗位的空缺的,只是在一開始沒告訴你而已……
有些坑,是掉了才知道:這個坑,真是莫名其妙,簡直空穴來風。
3
▽
說回阿文的問題,阿文想面試的,是文案策劃崗位,而公司以“另一個崗位忙不過來,你去幫忙一下”為由,給她轉到活動策劃崗位了,而她剛接觸廣告行業,
寫出來的策劃案,自然沒有那么規范化,被上司嫌棄了一頓,方案被退出去重新寫。
不巧的是,她從同事那里打聽到,公司的活動策劃崗位,一直招不到人,公司在招聘上,經常故意來玩烏龍。
痛定思痛之后,她果斷撤人了,首先,公司給她安排的職位已經是跟之前說好的相反了,這是失信在先;其次,如果說是給她安排調動崗位,去做活動策劃了,公司也完全不做入職前的培訓的。
“人艱不拆”,大概也是每個職場人士的無奈吧,不論是用人單位難招人,難留住人,還是求職者的工作難找,都有說不清道不明的苦痛。
針對招聘的崗位調動,這個問題,在招聘面試時,完全可以放在臺面上講清楚的,越是遮遮掩掩,越是讓求職者懷疑公司不靠譜。
求職面試,其實這是一場公平的買賣,求職者的能力技能,和公司給予的薪資待遇相匹配,我為你創造效益,你為我支付薪水。
4
▽
如果在招聘之后,可能會產生臨時的調動,應該怎么處理?
01.用人單位的如實坦承態度。
有些時候,求職者并不介意崗位調動,但是,他們介意的是被欺騙感,如果能如實告知求職者:另一個崗位暫時缺人手,能否先接手嘗試另一個崗位,等招到人手后,你再歸位。
明確告知情況后,由求職者決定,說不定還有一半的可能性留住人才,而且也是心甘情愿做另一份工作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02.必要的入職前培訓。
不管是做什么崗位,新人入職,入職前的培訓,不僅有利于熟悉公司文化,部門架構,運作流程,也有利于建立對新公司的信心。
如果能把一些可能會出現的錯誤,在入職前就解決掉,后期的溝通也會輕松一些,成本不大,卻提高辦事效率。
03.求職者的選擇權。
如果去入職之后才發現,即將上手的崗位,不是面試時談好的崗位,被貍貓換太子了,考慮自己是否愿意嘗試另外一個崗位,給自己多一個可能性去接觸新的工種。
如果還是堅持自己的初衷,那就放棄吧,就像穿著一雙不合腳的鞋子奔跑,累的不僅是自己的腳,還是難以抵達的目的地。
04.最忌將就做事。
如果你接受了公司的人事調動安排,心里卻不情不愿,將就地做著一份工作,想著先就業再擇業,那么你在工作的時候,難以享受到成就感。
就怕自己一邊將就地做著,一邊滿腹牢騷地抱怨公司不尊重你的意愿,要么就痛痛快快地接受,積極應對新崗位可能出現的問題,要么就直截了當地拒絕,不敷衍公司,也對自己的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