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自由:20歲的學習力與未來成就大大相關》(臺版),作者:千田琢哉(日),天下雜志2013年10月出版。本書是從八個角度提出80個觀點來提高學習力,每節內容短小精悍,我用一個番茄鐘的時間閱讀完畢。
首先,該書的“推薦序”中指出,本書不是只適合二十歲閱讀,而是適合所有想更有成就的人閱讀,無論你是三十歲、四十歲、還是五十歲。
緊接著,該書的“序文”中,作者寫道,在傾聽別人說話時,持續成長的人口頭禪是:“原來如此”;走下坡路的人口頭禪卻是:“但是,”、“不過我沒有辦法接受。。。。。”
以下就是正文中,讓我有強烈“原來如此”感覺的內容:
“序文若有趣,先買下來。序文是整本書去蕪存菁、絞盡腦汁的結晶。一本書是否對自己有用,是以序文來判斷。”
“所謂認真,除了以速度來展現,是沒有其他表現方法的。”
“要讓頭腦變好的秘訣,是找出人或事物好的部分,加以夸贊。試著寫只有好評的書評。”
“任何工作都要即刻處理。所謂熱忱,就是指展現超快速度。”
“憤怒時不要回話,寫下來吧!”
“知識和資訊,就和水果和鮮魚一樣,是有所謂時令的。如果不在正值時令時購入,美味及吸收力是完全不同的。”
“負面的答復更有趁早。人類這種生物,總會將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不知不覺地也對他人做了。比起回復內容的可或不可,回復速度更重要。最糟糕的對應方式,是對方等得不耐煩,打電話來問了,這邊還在電話中拒絕他。”
“在人際關系上,總是保持稍微虧損的狀態。平分結賬時把尾數也付了這是儲存了運氣。”
“經驗、智慧是低風險高利率的投資。”
“不參加為了拓展人脈的聚會。自己要先成為枝干,才能長出人脈的枝葉。”
作者,在“后記”中強調,“從學校畢業后更要成為書呆子”,“成人的學習是為了讓自己自由”,“若不讀書,只會被人驅使而貧窮”。審視自己,從1月3日開始,我堅持每日快速閱讀一本書,已經第8天了,并且保證每篇都有輸出,雖然有的是已直接完成讀書筆記,有的只是做了速讀記錄。通過閱讀訓練,有進步的地方,就是強烈感到一本書目錄前的“推薦序”、“序言”等重要性,可以快速了解一本書的主要內容,就像本書所寫“序文是整本書去蕪存菁、絞盡腦汁的結晶”。另一個很大的進步,就是學以致用,盡快將所學知識和自己工作、生活、學習聯系起來。比如,本書所提及的“任何工作都要即刻處理”、“比起回復內容的可或不可,回復速度更重要。”等,在工作中,接到工作任務就即刻展開,不再像以前那樣喜歡拖一拖;部門間的溝通也是,接到即時信息,先立即反饋收到,查明情況后,再反饋結果或詳細說明情況。
《讓自己自由》一書,最后一頁寫到:“學習并非義務,而是人類所被給予的、奢侈的權利。”讓我們一起潛心學習,跳躍著前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