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澄清:教科規劃課題,不適合學科性很強的課題,而是適合一般性教育教學規律的課題。申報課題首先弄清課題類型。
【問與答】
1.立項后有哪些工作要做?開題、實施、中期檢查、結題。
2.一個課題多久結題?規劃和專項課題1年,至多自然年2年;重點課題2年,至多自然年3年。
3.結題了可以做什么?重點課題申報,成果獎申報。
4.立項申請和開題報告的區別是什么?做什么到怎么做,從理想到現實。
5.中途可以改題目嗎?可以,但是是在原題目上的細化。
(一)教科規劃課題的三大要點:
1.課題的新穎化
? ? ? 目前拓展課程課題的問題,先設框,取個標題,再分框,再往里扔內容,實則沒有實質性內容,都很類似、籠統,這對課題而言沒有意義,因為這些都是已經別人做過的。課題研究要新,是別人沒做過的。
2.課題的實化:成效的可現性
例:以下四個課題,如果你操作,你覺得哪里會難做?
基于“翻轉課堂”教學理念下的學生創意思維培養的探索與實踐—以普通中學《photoshop》選修課程為例
基于三維度理論下的小學生閱讀素養提升研究與實踐
奇思妙想:語文拓展教學環節對初中學生聯想思維的培養
“選考”背景下教師自我發展力提升的學校支持研究
課題的特征是總結規律,上面四個課題存在的共同問題是什么?課題成效很難呈現,缺乏量化的指標。
3.課題的“泛化”:成效的可借鑒性
問:這兩個課題的問題呢?輻射面太小,影響力不大。不同層級的課題,要求是不一樣的,要看課題的推廣價值是否申報級別一致。
二、教育研究的一般方法(行動研究和敘事研究的案例解說)
(一)行動研究:1.是研究自己的行動;2.發生在自然、真實的教育環境中;3.研究實際問題;4.多種研究方法和技術。
怎樣把工作作成研究?就是怎樣用研究方法做工作,課題不等于工作報告,應有方法。
核心:研究要用方法看問題。
(二)敘事研究
找到問題的點,然后分析、挖掘。
1.問題的提出(研究與工作的區別):聚焦,不是要做什么?是要研究什么?
以做飯為例:把做飯當作工作-做飯流程? 把做飯當作研究-我要解決什么問題,如搭配、量等
2.要有診斷點
3.有明確的價值觀:不是迎合,是表達理想
4.實施過程:是做手術,不是搭積木
5.結果的成效:是可見和可鑒的,不是可感
研究成果開題就要有預期結果。
三、研究方案的撰寫
1.問題的提出? 問題意識(不需要大理論,要集中要害)
2.概念的界定? 操作意識(概念清晰,讓人判斷一目了然)
3.研究方案設計? 創新意識
4.已有成果? 返回意識、證據意識
總而言之,方案撰寫要有讀者意識,要讓閱讀者很快看到你想給他看的東西,運用圖表是為了秒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