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許多年前結緣的一本《般若境緣集》,從不曾打開細細去看,近一段時間因著心緒太浮躁了吧,不免取出此書,每日清晨靜心誦讀幾篇,而后開始一天的勞作。
漸漸地一段時間下來,感覺心情清朗了許多,人也變得純真快樂。如若哪一天未讀反而感覺到內心空落落的,像是失落了什么。
雖是一本佛學之書,但書的觀點、內容、價值卻無一不貼切著我們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啄一飲。有許多精彩之處,我用筆墨將它們略記一二,以備閑瑕之時用以揣摩。
念佛成片則功夫成片
這是佛家的常用成語,一個人若一天到晚佛號念個不停,內心精進,就是功天成片,接近道與悟的境界了。
這句話放在我們的生話也最恰當不過。一個人若是專注于自已當下的一件事情,無論是學術、技藝、修行,坐也惦念,行也惦念,哪怕是躺在眠床中也不忘思索了悟,想是沒有他做不好的事情。日積月累自然功夫成片,三味見寶。
從感情里面生出的愛,那是會有變化的,從智慧里生出的愛,是永恒的。
這句話真可謂絢麗精彩。放眼現實生活中,那些不太靠譜的戀情,不都是未能張開慧眼,任由激情牽著鼻子走,待一段情薄涼了另一顆心時,便由愛織盛、求不得轉化為怨嗔恨、絕別離。
就是自已對,也要向他人懺悔,那就是你的功德了。
這些觀念真是顛覆了我們傳統的思維。長養一顆謙卑心吧,當有一天我們讓周邊的人事感覺到不舒服、不自在的同時,反觀自我,又是否有哪些不妥之處呢?有時候適當的沉潛、嚴謹,反而會給對方一份更好的空間。
妄想是眾生無始之病根,不可強制。是疏不是堵,念佛觀照調和解決轉化。
我們平素可能都會有如此的體驗:當你妄想紛飛不想去想的時候,反而愈加放不下想得更激烈了。索性站出來正視他――看你能將我奈何?又有什么值得我們去朝思暮想的?如此一系列的追源回觀,想必會得到一份明晰的答案,自然心靜成佛。
千里燒香不如安坐家堂念佛,供奉邪師不如孝順父母念佛,廣交魔友不如獨坐清靜念佛,寄庫來生不如現在作福念佛,許愿保佑不如悔過自新念佛。
又如:我們真正想修行,想成佛,日常生活就是最好的道場。
……
雖不能一一列舉,但是品讀此書,真是人生一大幸事。它是濁世的一股清流,于微妙之中,不沾不染,不垢不凈,悄然洗去你的心塵。
全文沒有一句假、大、空,真真實實、綿綿密密,以全新的格局幫助你重新解讀生命,認知世相之無窮奧密。化醇醇教誨于佛學的博大精深,推動你終極走向解脫之路。
誠然,功夫成片厚積而薄發,又何止于佛學之路呢?
于一切時中,不忘奮起、不忘初心、不忘德行天下;長養一顆慈悲心,以一份敬天畏地的大愛情懷行走于紅塵,常此以往,自然慧眼常開,功夫成片,花開見佛。
功夫成片不遠矣――
打開你的自性之佛,聆聽花開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