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被工作填滿,該不該辭職?"這是《奇葩說》第四季總決賽的辯題。這個題目很有聊,雙方辯手的發言都很精彩。對于為何"該辭職",實在能找到太多理由,畢竟有那么多槽可吐,也更容易讓"感覺身體被掏空"的觀眾產生共鳴。反方"不該辭職"的胡漸彪和顏如晶,持的論點是"熱愛這份工作才會愿意被它填滿,這很難得,為何要辭職",舉了唐三藏取西經,霍去病"匈奴不滅,何以家為"為例。很精彩,很有技巧,辯論功力深厚,不過立論略高,這個持方本身不太討喜,所以點頭稱贊之余,內心OS估計是:你說得好有道理,但我就是不愛工作(攤手)。
我在看節目的時候,想到并沒有那么"立意高遠"的一點:在不少情況下,生活被工作填滿并不等于工作量大到人神共憤,有沒有一種可能是——你還沒有掌握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導致效率較低,無法快速完成工作任務。比如,幾千個數據其實只需要Excel設個公式就能得到想要的結果,你不懂,用計算器按了幾個鐘,又重頭核對了幾個鐘,加班到深夜,"感覺生活被工作填滿";進入全英的工作環境,一封郵件都要查好久單詞、語法才能完全看懂,然后再查一遍單詞、語法才敢把回復的郵件發送出去,一來一回辦公室早就沒人了,"感覺生活被工作填滿"。
這2個例子可能有點極端,但剛進入新崗位或者剛接手新任務時,都會有一段適應期,有些人難免手忙腳亂。這時候,難道應該辭職嗎?你更需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盡快適應工作節奏。當你的能力提高后,在工作中自然會收放自如,不會再輕易"感覺生活被工作填滿"。而當這種感覺再次來襲時,證明你步出了舒適區,走向了新的挑戰。這時候你應該高興自己一直有超越自我的機會。
因此,感覺生活被工作填滿時,不要被情緒所迷惑,也別急著控訴老板是個吃人的資本家,先悄悄看看自己的戰斗力是不是只有五。如果是的話,小聲點別讓老板知道,抓緊時間提高。能力不足,光靠換工作并不能解決問題。難不成一遇到新挑戰,就換工作嗎?
昨天在"羅輯思維"公眾號看到一句話,恰恰概括了我要說的話。熊太行老師說:換游泳池解決不了不會游泳的問題,有些問題還是原地修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