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第43篇 影評 2017/10/1親哥拜/文
人們似乎總是在羨慕自己沒有擁有的東西。普通人會羨慕天才擁有的絕世聰明的頭腦,我不知道天才會不會羨慕普通人的生活,因為我沒當過天才,所以也許吧。
人類基因決定了每個人的才智注定是不同的。《天才少女》中的小女孩瑪麗一開始就流露出的絕頂聰明,她和同齡的孩子顯得特別不一樣。敏銳的目光,以及犀利言語,完全不是6歲半的孩子會有的思想。她這個年紀剛上一年級,才開始學1+1等于幾?但是她能快速的心算出57*137是多少。普通的六七歲的孩子正是玩鬧的時候,她甚至已經在看普通成人都不知道的偉大數學家的著作。
因為孩子的絕頂聰明引發了監護權的爭奪。發現了瑪麗的數學天賦后,外婆來爭奪她的撫養權。不惜將自己的親生兒子告上法庭。從電影中我們得知,瑪麗的母親戴安生前也是數學天才,但是她短暫的一生似乎就是為了解開某個方程式而存在的。她沒有喜歡的運動,沒有進入高中沒有參加舞會,她的生命中只有數學。唯一一次的初戀也被自己的母親扼殺了。她的人生就是在破解方程式。
戴安的母親遺傳數學的天賦給她,給她真空式的保護讓她一心沉浸在數學的天地了。每天的生活除了解方程式就沒有其他的了。她就像一臺解題的機器,而沒有屬于自己的真正的人生。直到遇人不淑懷孕生子,到解出方程式后自殺身亡?;仡櫵虝旱囊簧?,似乎沒有什么好留戀的。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給自己的弟弟,寧愿自殺也不愿活著。
感到悲哀的是,現在的父母依然是讓孩子學習各種技能,考試獲取各種高分,卻不管孩子是不是真正的愿意接受。每當看到新聞中,十幾歲花季的孩子跳樓或者自殺的時候,都覺得很難受,本該是最燦爛的青春時光,但是他們卻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該如何走。我們作為父母最應該的是:教他們如何生活的,享受生命中的愉悅,而承受生活中挫折。但是現實中,很多人卻舍本逐末,最重要的,沒有教給孩子們。
電影從一開始就引出了這樣一個觀念“讓孩子做個孩子”。就算瑪麗是一個天才少女,但是最重要的也要讓她像一個普通人那樣上學生活。她需要自己的朋友,和有自己的興趣愛好,自己的生活圈子,就像正常人一樣。
她舅舅frank雖然沒法給她提供好的物質條件,比如帶泳池的房子,舒適的床,但是他交給她最重要的做人品質:尊重人,考慮別人的感受。雖然瑪麗知道那個著名的教授出的題目是錯誤的,但是她沒有當面指出來,教授問她為什么不指出錯誤。她說“frank說我不應該去糾正長輩的錯誤。沒人喜歡自作聰明的人?!?/p>
Frank 做的很好的一點就是,把孩子當成一個成年人來看。尊重她的想法,讓她有知情權。告訴她案情的發展,直到她知道自己的親身父親來到他們生活的地方,但是沒有來看她。對孩子來說是難以接受的,為什么自己的父親不想來看她,為什么自己的父親不愛她。這個真的沒法回答。Frank沒有撒謊來掩飾,而是讓她面對真實的這一切。
但是他會用最人性的方式來安慰她。Frank帶著她和鄰居Robert去醫院等待新生兒出生的那一刻,讓她親眼看到小寶寶出生的那一刻,家人的喜悅之情。雖然她沒有父親在外面等著,但是frank愛她,她的到來,frank是開心的。就和所有的正常家庭迎接新成員一樣的開心?,旣愐脖桓袆恿?。雖然沒有父母的愛,但是舅舅和Robert的愛,并不會讓她覺得少了什么。
Frank維護她。在校車上,看到12歲的大男孩欺負7歲多的同學,破壞他的動物園模型,沒人伸出援助之手,只有她勇敢的站出來幫助了他。雖然打傷人是不對的,但是必須肯定她的勇敢和正義。這是為人的基本原則。
讓我想到另外一部電影《聞香識女人》中的男孩,明明知道供出破壞校監汽車的人就可以消除自己的嫌疑,但是他冒著被開除的風險依然堅持自己的原則。他沒有為了選擇獎學金和自己的前途來出賣自己的同學。這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則,看起來也許不顧大局,也沒有計算自己的利益得失,但是這正是每個人最基本的品質。
關于孩子的成長,我們不禁開始考慮,對他們來說什么是最好的?什么是最重要的?好的物質條件?獲得成就,名留青史還是就像普通人一樣健康的成長?這個問題好像真的沒有答案。成長的過程中有開心,有難過,有生氣,也有可愛,都是常態。你想要的是是孩子想要的嗎?雖然他們是你的孩子,但是他們更是獨立的人。
如同frank最恐懼的事情一樣,他害怕不能很好的教育瑪麗,也害怕他的所作所為埋沒了瑪麗的天賦。這種數學天賦真的是百萬人中才能有一個。最終是看孩子的選擇,要相信孩子。
瑪麗喜歡她外婆,因為外婆長的和媽媽很像,或許在外婆身上能感受到母愛。但是她也很誠實的對frank說她不喜歡外婆的專橫。
如同正常的孩子一樣,沒有要到某樣東西她會生氣,會說言不由衷的話,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是一樣,我們不能把對方說的每一句話都當真。要不到想要的鋼琴,會生氣說舅舅是個壞舅舅。破壞了他們之間的約定,而讓約會中的舅舅覺得很尷尬,舅舅也會對瑪麗很生氣。這是人之常情,這也是正常的生活狀態。雖然我們住在一起是家人,但是我們也必須有自己的獨立私人空間。我們不用掩飾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這是人正常該有的情緒。
Frank為了重新獲得瑪麗的監護權,他告訴他母親:姐姐戴安破解了那個方程式,但是選擇在她死后公布。這對他的母親來說極具諷刺。對于她最想獲得的東西確實用自己女兒的生命換來的?;蛘咚赣H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這種專橫的行為已經讓自己的親身女兒失去了生命,面對自己的外孫女的時候,還想重復自己女兒當初的老路嗎?
他母親看著戴安留下的演算手稿,想到已經逝去的人,不禁開始流淚。這才是最最無法挽回的,活著才有幾乎挽救,但是死了一切都結束了?;蛟S此刻,她心里有一絲絲后悔吧。
電影的最后,瑪麗讀了高等學校和她不是一個年齡層的人一起上數學課,但是同時她依然是一個孩子,參加女童子軍享受一個孩子該有的樂趣和童年。她依然和frank住在滿是蟑螂的擁擠的廉住房,但是她是開心的,她不是整天埋頭解方程式。她會跟著frank去修船,去出海,去沙灘邊撿貝殼,每周六和Robert一起唱歌共度歡樂周末。
整部電影基本上完成了主題“讓孩子做個孩子”,但是面對特殊的孩子的時候,要用特別的方式對待,這也算是真正的因材施教吧。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天才孩子,這部電影也許對你有借鑒作用。
她的人生才剛開始,她的前途不可估量,或許是天才或許是普通人,但是有什么所謂呢?這就是最真實的人生,至少現在的生活是大家都覺得比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