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14 博觀原創 011]
過度社交是一種病缺乏自律的病
當一個人缺乏自律的時候,他做什么事情總是在受習慣和即時誘惑的影響,要么就是被他人的思想觀念所擾,幾乎永遠不可能做內心真正渴望的事情。
總想在別人眼中尋找存在感,總想在群體的扯淡中尋找共鳴共振。那真是純屬扯淡。
過度社交只會讓你越來越浮躁
我們最喜歡熱鬧,害怕孤獨,所以對社交需求更甚。也許過度社交的原因大約就是太需要認同感和存在感。仔細觀察一下身邊的朋友,你會發現,過度社交有幾個明顯的表現:一、什么活動都參加,沒有甄別;二、一天沒有參加飯局或者聚會,就覺得自己沒有存在感;三、自己一個人獨處無所適從,無所事事;四、對家人和孩子,絲毫沒有耐心……
你的浮躁需要用狂歡來遮羞、你的孤單需要抱團才能取暖,浮躁的當下,靜一靜,想一想,自己到底要干嘛。
朋友相處需要邊界感
過度社交的本意,是為了保持長久的親密感。然而過度社交會讓人失去“邊界感”,無邊界的親密關系會造成彼此的干擾。
我們的三觀決定了我們做什么樣的事,遇到什么樣的人,過什么樣的生活。所以如果不豐富自己,緊緊想靠社交來讓自己的生活更豐富,其實是不大可能的,到最后你回發現,社交活動可能都是吃飯,只不過是和不同的人吃而已。
而豐富自己,說到底,還是得獨處。
最后回過頭來,無論是提升自己的交換價值,還是留給親密關系邊界感,都需要我們獨處。
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