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也發現了,最近的幾期文章都和《奇葩說》有關。
有時候我們看辯手打辯論,自己的腦子里會越來越亂。好像覺得正方很有道理,可是反方也好正確啊。
看《奇葩說》不該一笑了之。我們要在思考的習慣里逐漸構建我們的價值觀。
第五期里,哈佛學霸許吉如被淘汰了!
在羅振宇導師將“在下不服卡”送給薛兆豐教授時,康永哥站出來說了一番話。
雖然《奇葩說》的規則隨時都可以重新界定,但是胡老師需要承受原本不需要承受的壓力,這是不公平的。
我們知道這些都是節目效果,包括淘汰許吉如。沒想到這些卻成了熱門話題。
在熱鬧的背后,我想請大家冷靜下來想一想《奇葩說》對于我們每一個普通人的價值。
《奇葩說》的意義,在于給我們一些啟發,讓我們思考一些問題,讓我們在一笑而過之后,突然沉默。
因此,我還是決定來看一看這一期的辯題。
身為母胎solo,我知道你們又要吐槽啦:“北北呀,你有什么資格回答這個問題?”
其實,母胎solo,不代表沒有思考過這些問題。很多事情,哪怕你戀愛經驗很豐富,不思考的人照樣毫無頭緒。
我特別害怕“戀愛經驗”這個詞。
其實在這個時代,個體差異遠遠大于性別差異。那些所謂的“教你怎樣和異性相處”、教你“多談談戀愛來了解自己喜歡什么類型”的話,簡直荒唐。
特別喜歡顏如晶在之前的辯論中說過的一段話:“一個成熟的人談戀愛,他的戀愛會很成熟;一個不成熟的人談戀愛,戀愛只會讓他偏執。”
我們回到辯題,在這個“初中生就分過手,大學同學就有十幾個前男友”的時代里,母胎solo的我顯得格格不入。
可是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分手了,我想我會把錢要回來。這與錢的多少無關,與我的生活境況無關。只與“我想和你徹底了斷”有關。
我贊同許吉如的這一句話:“真正的分手,是這種相互付出、相互虧欠關系的終結?!?/p>
人之間彼此產生羈絆、產生感情,靠的就是相互麻煩、相互虧欠。
也許你說你大度,也許你說感情賬算不清。可是你不要回來,那個羈絆就一直在那兒,你的感情賬就真的算不清了。
如果你真的放下了,那么請劃清最后的界限,然后各自轉身,擁抱明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