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耳朵郭,愛好寫東西的文盲。
溫馨提示:該影片雖然有很多地方可以觸動人心,但是卻愛情觀極度扭曲。建議還未形成自己三觀者甚看。
在忙碌很長一段時間后,終于趕上小年輕的熱潮,與兩個小姐妹,補上一場年度大戲《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觀影途中,我與我的小姐妹幾乎是哭完了整場電影,一邊哭泣,一邊覺得自己可笑。時不時的偷瞄一眼身邊正哭的無法言語的小姐妹,然后再把自己手里的紙巾勻出來一點給她。三個人中我是唯一帶紙巾的,因為我太了解自己的體質了。我就是傳說中看喜劇都可以聲淚俱下之人。
影片結束后電影中的很多場景都揮之不去,我一次次的在腦海里搜索劇情,一遍遍論證自己的觀點。只有一個想法——寫一篇影評。
而成年人的惰性卻致使我一再拖延,直到今天早上才開始在早高峰的班車上慢慢敘述。
影片講述了父親得白血病去世,又由于自己遺傳了父親的白血病,所以慘遭母親遺棄的張哲凱。及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宋媛媛(所有親人都出車禍去世)之間相依相伴的故事。
張哲凱與宋媛媛相識于高一,在同樣失去至親的光景下,他們選擇了與同類抱團取暖。一直以親人的方式同居了13年。雖深愛,張哲凱卻又礙于自己病情,不忍未來長路漫漫,只留媛媛一人行走。便一直將愛戀隱藏心底,同時也并不接受宋媛媛的愛戀。
影片前半部分苦甜交織,可以很輕易的觸動到大家隱藏于心底的那根弦。我想生活在蕓蕓眾生的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孤獨的。有不被理解的孤獨,有孤身一人的孤獨。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迫切的希望,可以找到一個同類。一個在你想要爆粗口來句“這操蛋的生活”時,與你一起伸出指頭對抗這個世界的人。亦或是一個在你沾沾自喜認為你是天下的王時,給你當頭一喝,一把把你拉回地面的良友。
然而,這些便也都變成了癡心妄想。我們都清楚的知道,我們并不會遇到一個理想中的同類。哪怕有一天看到一個同你包裹著同樣“糖衣”之人,待你們相識相知,你會發現,“糖衣”下的他卻是另一番模樣。
我想大概是這個原因,很多觀影者包括我在內,都會聲淚俱下,一方面覺得自己好笑,一方面又開始羨慕宋媛媛可以遇到張哲凱這個同類。
影片的后續發展就開始變得面目猙獰起來,像極了《聊齋志異》畫皮里可以瞬間變臉的女鬼。
我從來不曾想過,一部影片,可以把充滿著欺騙與陰謀的故事,敘述的這么理直氣壯。
影片里,張哲凱,為了給媛媛找一位“接盤俠”,甚至于去偷拍“接盤俠”楊佑賢未婚妻cindy。并將偷拍到的照片寄給楊佑賢。在這里,我并不認同cindy的做法,然而張哲凱這樣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做法,卻是我不能茍同的。更為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張哲凱找上cindy,一方面拿出并不算多的錢美其名曰補償cindy,另一方面,又開始拿著自己即將不久于人世來進行道德綁架。憑什么你要死了,別人就得為你的愛情退步,而去成全你。當然,cindy本身也是令人作嘔的,但是我一直認為兩個人的事情還是只有當事人自己解決比較好,旁人無權干涉。
而互為同類的宋媛媛,雖然表面一副無公害模樣,但是婊起來真是絲毫不遜色于綠茶。她為了成全張哲凱,讓他安心離世。違背自己心意對楊佑賢展開猛烈攻勢,不尊重自己的愛情,也將旁人愛情視為一文不值。并在楊佑賢明確告訴自己有未婚妻后,依舊不依不饒,反而變本加厲,使出綠茶慣用招數送夜宵。直到溫室長大的楊佑賢愛上宋媛媛這朵帶刺玫瑰為止。為達目的迅速閃婚,卻又無法承受結果。無責任無擔當,毅然決然回到張哲凱身邊,直到為他殉情。
愛情至上本沒有錯,但是為了成全所愛之人,而使盡渾身解數去肆無忌憚的傷害別人。未免太自私了些。
何為人,人存活于世需要有道德的約束,及責任的牽制。不然,與二八月發情的貓狗有何分別。
整部影片,我最同情的是楊佑賢。我不知道他在經歷未婚妻給自己帶帽,以及婚姻充斥著陰謀與欺騙,最后妻子還要為稱不上舊情人的舊情人自殺殉情這雙重打擊下,他還能否看到光亮,還能否去感知人間的溫暖,還能否活著走下去。
影片中塑造的諸多形象,只有楊佑賢這個人物,雖吝嗇筆墨,卻依然無法阻止他噴涌而出的張力。他是有血有肉的,他是最貼切于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人的。我們都或多或少的經歷過欺騙,背叛,遺棄,不被愛……但是我們依舊會向著光亮,一路摸索一路前行。
愿千千萬萬個“楊佑賢”,哪怕一路荊棘,還是可以如當初滿懷熱情。感謝生活中的每一場經歷,因為下一秒的自己都是優秀于前一秒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