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在網上看到某些大神的讀書總結,說每天讀一本書,一年下來讀了幾百本書。剛開始看到時,內心充滿了崇拜,心想著自己什么時候也能像大神們一樣,每年讀他個一兩百本書,咱也好好裝個逼。于是,就從網上學習各種速讀方法,開始了自我修煉的過程。后來發現,自己的收獲甚微。在自己的知識體系甚至閱歷不足的情況下,速讀只能說是事倍功半。
在眾多題材的圖書中,只有一些實用類的講技能的書,才比較適合快速閱讀。這類的書同質化比較嚴重,內容大都大同小異。讀這類的書,只是大概有個整體的印象就可以了,如果以后需要用到一些知識,再找到相應的知識點查閱就好了。另外,快速閱讀的前提是,你對相關領域已經有了一些基礎,大腦中已經有了相對完善的知識體系,能快速理解書中講的是什么,并辨別出哪些是重點。如果對相關領域了解比較少的話,還是找幾本經典的書,老老實實打好基礎吧。等構建好自己的知識體系,再出來裝逼也不遲。
就像我們讀文獻,剛開始接觸一個新領域,一兩個小時刷一篇文章是不可能的,光是大量的專業名詞就夠自己受的了。我們只能先看中文的文章,等對整個領域有了一些認識后,再找幾篇經典的英文文獻逐字逐句閱讀。認真總結文章中出現的專業名詞和實驗設計的思路。等精讀個三五十篇英文文章,對整個領域的研究情況和研究思路比較了解后,就可以開始快速刷文獻了。有些牛人只讀摘要和圖表就可以看完一篇文章,一個小時看個三五篇自然不在話下。
許多題材的書,并不適合快速閱讀。比如文學作品和經典書目,是需要我們逐字逐句閱讀,仔細思考的。閱讀這類書的過程,是我們與作者對話的過程,也是我們與自己的靈魂交流的過程。如果用快速閱讀的方法的話,理解的深度就太淺顯了,這是對經典的褻瀆,還不如不讀。
我們現在對碎片化閱讀詬病很深,說碎片化閱讀使人們深度思考的能力退化。而快速閱讀追求速度和效率,許多具體的細節只能被忽略,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思考的深度自然就淺了。從這個意義上講,快速閱讀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形式的碎片化閱讀?
其實,讀書跟看電影聽音樂一樣,都是消磨時光的方式。至于讀書的種種好處,只是副產品而已。讀書真的不必追求速度,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