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基本的執行力就是流程管理。流程管理就是懂得如何一步一步完成任務,什么只能先做,什么只能后做,什么可以同時做,又每一步如何檢查正確性。
2.不思考的閱讀沒有用。就像很多人這輩子都只是在享受努力的感覺而已,并不是真的努力;只是在享受閱讀的感覺而已,并不是真的懂。
真正的努力是什么?就像比利·林恩回答那些對廝殺敵人的感覺很好奇的球員說的那樣:“那真的沒有什么感覺,尤其是在戰場上。往對方球員身上撞是什么感覺?唯有拼命取勝。”所以徜徉在很努力的感覺中,也許是說明,你只是在享受意淫出來的自己很努力的幻象,并沒有真正做到很努力。
判斷你是否真的讀懂了的方法是:你是否可以用自己的話復述,并講得清楚。
3.很多事情確實很麻煩,可是麻煩是躲不掉的,怕麻煩的人什么都干不成。怕麻煩這件事沒有人能幫你解決,你自己解決不了,那你就麻煩一輩子吧。
很多事情,想想很麻煩,就把自己嚇住了。笑來老師提到的用英語的流程,我不是沒有試過,最開始的時候,幾乎每一個單詞都需要查出來,一篇閱讀理解就能折騰2個小時以上,再加上朗讀,復述,總共就是4個小時左右……堅持了一個月,我成功的放棄了。理由是進度太慢,這樣做很麻煩。其實怕麻煩是一種情緒,就像開始一件事情之前,那種痛苦、未知的恐懼一樣,是一種情緒,而如果這是件必須要做的事,這種情緒只會對事情的進度起阻礙作用。
4.幾乎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流程圖來表示,流程圖做好了,只要照著做就行了,做不到是你自己的事情,別人也幫不上你。
5.每天用兩個小時畫流程圖,畫兩周。你會覺得世界變得越來越清晰,這是真實的感覺。
6.人人都能用英語,人人都要學程序。不學不用就虧死了。
7.梳理流程就是啟動執行力的過程,你只用照著做就行了。而優化流程就是提高執行力的過程。
1)梳理流程
2)優化流程。(很重要)
相互串聯的子任務之間,順序可能很重要,改變順序,就有可能提高效率。
把一切可以并聯的子任務挑出來,同時進行…
進階:每個環節都要有檢驗機制,每個環節都要有意外處理機制。
進階步驟中,我有運用到跑步中,現在基本是隔一天跑一次步,一次30分鐘。因為不想看到這件事情中斷,而且中斷下來,會讓自己的心情超級差。我的檢驗機制就是每次跑步用悅跑圈記下自己的運動軌跡,并發布朋友圈。我的意外處理機制就是惡劣天氣下,做室內跑步,以及爬樓梯,結果那天大風,真的用到了,我在寢室不知道跑了幾百圈……
而對于早起失敗這回事,首先是因為執行時,子任務之間順序顛倒,其次在厭惡天黑這件意外情緒上,沒有做好及時的準備,比如,提前把臺燈充到滿格,晚上先做一次冥想,多熟悉幾次流程圖。在檢驗機制上,并沒有很好的處理,比如不能記錄自己每天起床的時間,不能拍下每天起床后的天空。
做不到是因為懶,因為怕麻煩……
8.我們所面臨的真正問題是:所謂的執行力就是一個人是否清楚的知道如何一步一步的做下去。如果你會做,做下去就是了,如果不會做,當然就是去學咯,學會了就開始做,學不會就接著學……可是絕大多數人在這里就不了了之。更狠更氣人的是,就是明知道這事應該怎么做,每一步都很清楚,可是呢,就是不做,就是沒做,就是不想做,反正今天沒有做,就明天唄,明天還是沒有做……當然了,還有更氣人更氣人的,也是最氣人的情況:也不是沒有做,做過!很早就做過!但是呢,沒有持續做……真的不知道為什么。
我的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啊……做過,很早就做過,但是呢,沒有持續做……這里有一長串的名單:寫作、學英語、早起、跑步、做冥想、多多聯系那些如果不聯系就可能斷了的朋友……
1)我們似乎都擅長都把沒必要的事情做到底,越是必要的事情,我們反而做的越差。
那些沒必要的事情:每天問幾萬遍自己的男朋友愛不愛自己(呃…我是問了幾萬遍你想我了沒……);每天都離不開手機,恨不得一分鐘打開很多遍(手機一旦沒電,我好像也跟沒電了似的);把關注點放在吃好了沒,生活是否很便利,哪怕有一點不順都不行(這好像是在逃避做重要的事情);好像每個人都很擅長把沒必要的事情,貫徹到底,執行到底……從這一點看,人們的執行力似乎又很強……呃。
2)一個規律:人生的關鍵,總是非常簡單,可這些非常簡單的事兒卻偏偏是我們最終沒有做成的事兒……
比如:定投(投資的最基本有效策略,無非是每個月拿出自己收入的10%,甚至更多,投入到你認為會有長期增長潛力的資產上,就是這么簡單,但是人群中卻只有萬分之一的能夠做到……絕大多數人都無法做到持續行動。)、學英語、學習(學習這件事其實并不難,甚至越來越簡單,可惜大多數人早已放棄了學習……(想到這里,不僅感慨良多,持續成長的路上并不擁擠,而如果一開始就選擇放棄,選擇不再進步,選擇依靠別人,而不是提升自己,才是把自己推上了最擁擠的那條路……)、健身(很簡單啊,基本上大家都會跑步吧,但是有些人就是不做,不是不會哦,就是不做,就算是做了,也不持續的做……然后呢,還要時不時下決心,然后再一次放棄,循環往復。
笑來老師說到這里,不禁讓我心里一陣收緊,這樣下決心,做一段時間,放棄,又下決心的事情,我不止一次的惱恨過自己,記在日記本里,然后繼續循環往復。有時候我甚至跟《恐怖游輪》的劇情聯系在一起,以為是每一次在不同的關鍵點都做了同樣的選擇,所以才一直循環往復;以為只要在某個關鍵點跳出來,就可以結束循環。然而就像潔西也是這么以為的那樣,每次所謂的看到新的希望,無非是又在重復之前的過程……我甚至覺得,自己永遠都會這樣了。
持續做一件事情,其實是在積累巨大的復利。很多人一輩子沒有很大成就,而有些人得到了,也許不在于后者做了什么,而在于持續做了什么。所以夢想make something difference 就能一改往日,顯然是把精力放錯了位置。
9.那么我們在必要的事情上執行力差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1)我們的身體中,有不止一個自我。
我們的大腦分為三層。第一層大腦:鱷魚大腦,負責應激反應,沒有情緒,沒有理智,只有五個模式:1. 當入侵其領地者是同性同類,但又比自己弱小:fight? 2.如果入侵者是同類同性,但比自己強壯:fleave? 3.當遇到自己的異性:fuck? 4.當遇到自己的異類但比自己弱小:fit? 5.如果以上情況都不是:free 。第二層大腦:猴子大腦。負責生產情緒,包括最基本的恐懼、興奮等等,而這樣的情緒實際上是對各種外部情緒的高級綜合反映。感受到危險呢,你要產生恐懼,而恐懼讓我們迅速逃離;發現獵物呢,要產生興奮情緒,便于調動身體各個器官,配合追蹤獵物。第三層大腦:前腦額葉。為什么我們情緒激動時,會出現大腦一片空白的情況?這是因為,我們的腦細胞活躍是需要大量的能量的(主要是氧和血糖),然而由于心肺的位置,大腦輸送能量時,最新輸送到鱷魚大腦,其次是猴子大腦,最后才是人類大腦,即前腦額葉區。情緒突然激動時,能量最先到達鱷魚大腦和猴子大腦,它們會用掉大量的能量,因此最外層,處于理性的大腦區域就幾乎完全沒有能量供應,只能暫時處于休眠狀態。更為理性的人其實是大腦額葉很發達的人。
所以,如果把鱷魚大腦區比做黑馬,猴子大腦區比做白馬,騎手比做我們的大腦額葉區,情況大概是這樣的。
最初的時候,我們的戰車其實是這樣的:黑馬很強大,白馬呢,沒那么強大,騎手只不過是個嬰兒,所以我們的戰車其實是很爛的,跑起來歪歪扭扭,總是在兜圈圈。于是我們馬上就知道我們的任務是什么了,我們的任務就是想盡一切辦法改進我們戰車的性能。
10.優化戰車的基本策略。
1)基本事實
A.黑馬、白馬、騎手它們三個誰都干不掉誰。人們總說要戰勝自己,這樣的想法是錯的,也不應該成為它們三個各自的目標,他們的目標應該是和諧相處。
B.我們不應該用先入為主的道德判斷衡量它們,認為黑馬的想法是可恥的,但是呢,其實是不對的,其次是違背事實的,也是有害的。食色性也,我們能做的是耐心調教,而不是粗暴打壓扼殺。歷史上這樣的悲劇還少么。
C.黑馬有黑馬的用處,白馬有白馬的用處。直覺與情緒,都是我們作為人類必然必備的特征,直覺與情緒,在恰當的調整之后,都是理性的快捷處理方式,沒有它們,我們無法快速處理各種決定。
D.只有騎手沒有馬,那戰車動都動不了。理性不能離開直覺和情緒,更不能用理智去壓制直覺和情緒,不然騎手只是“光桿司令”,什么也做不了。
E.黑馬、白馬、騎手,都不是完美的。人們總是幻想改頭換面,重新做人,這還是錯的,也是根本就做不到的。從一開始這三個東西就不是完美的,在后面的成長過程當中,這三個跟現實當中所有的東西和人一樣,都是連滾帶爬的成長起來的,時不時會犯錯,時不時還會搞出一些無法彌補的罪過,它們和我們一樣,只是變老,都只能將就著繼續,都只能忍受著歷史的結果,執拗的向前。
(也就是說直覺、情緒和理智都有成長階段,也都有自身缺陷,但是我們沒有辦法改變,缺陷一直存在,但是還要湊合著用,并把它們培養的足夠好用)
F.騎手也只能一點點成長,無法一蹴而就。騎手在最初的時候很弱,很弱,需要練習、重復才能掌握一項又一項的技能。它就是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成長的,不可能突然之間就不一樣了。
G.最好的結果是它們之間配合得足夠默契。最好的理解是這三個家伙是一家人,雖然它們都有缺點,但也都有優點,雖然有時候配合不佳,但是大家要相互容忍,相互促進,出錯了一起承擔后果,做對了一起再接再厲。
了解過這些真相之后,當你決心改善自己,而不是重新做人之后,你要跟過去不一樣了。首先,你最好只著手改變一個方向,然后再搞定另一個。然后,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你不可能改頭換面的,你必須繼續承受歷史的結果,你知道你永遠不是完美的。你知道你的任務就是漸行漸修,而不是一蹴而就。清楚的了解這些真相,會讓你更為堅強,更為堅韌,更有執行力。
2)如何讓騎手強大起來
學習和反思都需要獨立思考能力。而從某個角度望過去,人群中,多數人是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當人們在討論問題時,絕大多數人,不是在討論,都只是在尋求認同。(這也就是說,不要異想天開的認為,別人跟你討論是尋求真相的,所以,你只需要提供認同,而討論這部分需要留給自我對話,如果你不想得罪所有人的話……)
如果有問題,最應該問的,首先是互聯網,然后將答案與自己討論,盡量不要跟身邊的人討論。原因有以下幾點,如果在你還沒考慮清楚的情況下就去問別人,第一你可能在尋求別人的認同;第二你可能會成為“伸手黨”。第三,你身邊的人沒有義務要時刻與你保持同步;第四,如果不是對自身有很大利益相關的事,很少有人愿意花費時間與你討論;第五,也許你身邊的人更需要的是分享,而不是討論吧……(我要說,這確實很違背直覺,之前強逼著身邊的朋友跟自己討論,ta并不感興趣的話題,很是引起ta的反感,就好像我在窺探,在調查ta內心的想法,而不是溝通了解。而且由于樣本數量少,就算把周圍的一圈朋友都問過了,所得到的答案也不最接近事實。當我面對自己已經想明白,或者覺得有些觀點完全不想討論的時候,我也會很厭煩別人來跟我討論,我當時的想法也是:這樣討論的既不開心,也并不能讓我得到任何價值,還白白浪費我的時間。可是當我有什么困惑的時候卻無禮的纏著別人討論,確實很討人厭煩,人們都喜歡對自己有價值的東西,好東西大家一起分享,在一起才比較快樂吧。)
以上兩點就會逼你不得不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思考、去琢磨……其實獨立思考、深入思考的關鍵,最終要看你花了多長時間,無論什么事,琢磨的久了,自然就深入了,根本就沒有例外,就這么簡單,簡單到很多人根本不相信……那些簡單的事情還有:僅僅運動五分鐘,而且只要正常的走動即可,就能讓你的精神為之一振,起到鍛煉大腦的作用(大腦累了,站起來走動一下吧~);坐享最簡版:只需要把你的呼吸次數調整到每分鐘五六次即可。通過刻意的將呼吸的速度降下來,就能讓你在面對突發情緒時,迅速將自己的心率降下來,從而達到控制自己情緒的作用。在做任何重要的事情之前,都可以花兩三分鐘做一下,吃飯,做演講之前都可以做,而完整的冥想,最好每天都做。
A.學習
B.反思
C.運動
D.坐享
E.睡眠。白天適當做些運動。就這么簡單……
F.適當的自我原諒。已經發生的事情就是不可以改變的了,只能去彌補,要把注意力放在可以改變和沒發生的事情上去;必須通過改變去完成自我原諒。就像提升自信心不是每天給自己打氣就行了,如果不做出點成績來,自信心是難以建立的。
3)如何讓兩匹馬更聽話?
自我壓制是不行的。騎手要做到,連哄帶騙,才能與黑馬和諧相處。學會用“連哄帶騙”引領黑馬、白馬,實現目的。
1.哄它
*規律的拒絕它(每天至少拒絕那么幾次,其次要有規律的拒絕,如果沒有辦法拒絕,就拖延一段時間再滿足它)很有用!
*適當的自我放縱。某一方面刻意的放縱,很有可能讓你在其他方面,自然而然就成為克制的人。
2.騙它
*向它描述“未來的我們”(經常向它們描述,一天、一周、一個月、一年、三年之后的你們是什么樣子,當然是建立在合理的想象上,建立在通過自身努力就可以達到的未來。比如:今天少吃一點甜品,明天少吃一點甜品,以后漸漸減少到不吃,我們的體重慢慢就會降下來……)由于三層大腦結構的問題,當黑馬和白馬做事情的時候,騎手很可能察覺不到,而當騎手做事情的時候,黑馬和白馬都可以察覺到,所以當騎手在描述未來的我們的時候,實際上,它是在向黑馬和白馬同時描述“未來的我們”。
*向它闡釋“偉大的意義”讓騎手琢磨出完成某項任務的偉大意義。比如:笑來老師堅持每天寫作3000字,十多年從不間斷,這就是很強的執行力。為了讓自己有持續的動力,越來越強的動力,必須為它賦予極大的意義。笑來老師給寫作賦予的極大意義是:通過寫作改變世界——改變人就是改變世界。
4)如何讓兩匹馬更有效率?
最初的時候,黑馬從一開始就很強壯,它呢,簡單粗暴,能處理事情,但是不多;白馬呢,沒有黑馬那么強壯,但是相對于騎手還是更厲害一些;而騎手剛開始只不過是個娃娃。為了不讓我們的戰車兜圈圈,我們就需要讓我們的白馬成長的更快一點,強壯一些,最好和黑馬旗鼓相當,這樣即使是騎手放開韁繩,只要黑馬、白馬配合得足夠好,它們就可以勇往直前,而不是一不小心就兜圈圈了。
騎手是需要學習和反思的,比如,自己與自己對話。最終,學習的次數和反思的頻率,決定了白馬的成長。比如說,習得科學知識很明顯會改變我們的情緒模式,了解了概率知識,當我們在看到彩票這個東西,就不會產生與“期待”相關的各種情緒,我們不會因為那個東西而激動,也不會因為那個東西而緊張,我們也沒有辦法覺得那個東西很刺激;比如,我們今天知道了,我們的任務不是讓騎手打敗黑馬或者白馬,而是要像一家人一樣,和白馬、黑馬和睦相處,相互促進,應該讓它們互娛互樂。騎手懂得這個道理,自然就對黑馬或者白馬的態度不同了,選擇就不同了,處理方式就不同了,于是,白馬自然不會亂發脾氣,黑馬自然不會撒潑胡鬧。(知道這些,我們就不會再壓制直覺和情緒,而是連哄帶騙的與之和睦相處。想想自己平時壓抑自己欲望的時候,強壓著控制自己情緒的時候,總是以為我可以控制自己,比如學不進去的時候就死撐,必須撐到一定的點,但是如果采用哄騙的方式告訴自己,再忍一會就會有很有意義,堅持下去就會取得好成績,或者一會就可以吃到美味的佳肴,可能就不會引起直覺和情緒那么激烈的反抗。當遇到別人出口不遜時,告訴自己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脾氣,也許是自己也有不對的地方,也許是目前自己不夠強大,也總比一味的讓自己忍辱負重強出很多。)
懂得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原因,簡單到令人發指……那就是實踐重復的次數不夠而已(就是沒有通過大量訓練,教會直覺和情緒,或者說黑馬和白馬)。一件事情重復了很多次之后,我們更深層次的大腦就會固化這個行為。就是說,騎手學會了,用處并不大,騎手學會了,要讓白馬也學會,甚至讓黑馬都能處理。比如學開車,剛開始學開車的時候,顯得笨手笨腳,那是因為白馬、黑馬都還沒有學會,只有騎手弄明白了,騎手一方面要處理外部信息,一方面還要協調兩匹馬,當然很費勁,過了一段時間,其實是沒有多久的,經過大量重復,很多人都感覺那方向盤好像已經成了身體的一部分,就好像長在手上一樣,而那油門,那剎車就好像長在腳上一樣,出門開一小時,腳踩油門剎車上,手握著方向盤,而騎手都好像完全沒有知覺一樣,不假思索的操作,其實就相當于,不用騎手折騰,白馬和黑馬直接在暗中就處理清楚了。(這件事情,就像我之前痛定思痛,寫過的一篇文章《迷失在工具的海洋里》,我還是會不斷的找新方法,但是每當我很興奮的發現新的工具時,腦袋里一個小人立馬跳出來告訴我:“方法可以有,但是最終還要看你做得怎么樣啊,別那么激動,一個方法拯救不了你的。現在要inner peace ,想想這個方法是否真的有用,以及如何利用它改善自己……”而有時候不能及時處理一些情緒的時候,實際上是針對此類問題,騎手自己也沒想清楚,所以只能任由白馬、黑馬肆意發揮,可是如果你提前想得足夠清楚,針對此類情況鍛煉的足夠多,那么在遇到應激情緒時,立刻就可以很溫和得體的處理,而很有可能當時你根本沒意識到自己在思考這件事情怎么處理,白馬和黑馬就已經幫你處理好了。)
到最后,你會反應過來的,一切的笨拙,一切的差錯,都是重復次數不夠,不熟練而已,是白馬和黑馬都還沒有被騎手教明白造成的(所以說之前總是因為看不懂數學書而懊惱,放棄,原因就在于自己的重復次數不夠造成的,而重復需要時間,一下子覺得時間好緊迫?_?)。重復說完了,再說說反思。從某個層面來說,所謂的反思,其實就是騎手整天都盯著白馬和黑馬,去觀察,去琢磨,白馬和黑馬哪有不對的地方,哪有可以改善的地方,然后想辦法糾正,想辦法改進,什么辦法呀,很簡單呀,重復呀, 只有這兩個字才會讓白馬和黑馬重復去做正確的事情(就是那些已經改善和糾正過的事),直到哪怕騎手不管,兩匹馬都可以自然而然做好的地步。這就是正確的感覺,你看,感覺也可以是正確的…
5)如何不斷優化戰車性能?
即便是好馬良駒,也需要經常拉出來溜溜,不然長時間那馬就廢掉了。人也是一樣,你的戰車也是一樣,都需要規律地活動,所以優化戰車性能的第一個辦法就是至少養成起碼一個規律且主動的習慣,即,例行活動。
我們這里討論的好習慣,對應的英文單詞就是routine,就是指那些你每天都會很規律,很主動去做的事情。
下面是笑來老師原話:從小至今,每天都至少有兩個小時的閱讀時間;從十幾歲開始,每天都要撥弄一會兒吉他;從26歲開始,每天晚上上床之前,都會花10分鐘復盤當天發生的事情;30歲之后,每天都至少看一部片子;31歲開始每天都堅持寫3000字;35歲之后,每半年整理一次通訊錄;四十歲左右開始,每周至少三次,30分鐘以上的坐享。這里邊,規律和主動是兩個特別重要的因素,這樣的習慣,會讓你提高自己的執行力,所以說,當務之急就是自己培養至少一個這樣規律且主動的習慣。(對于我來說,我現在培養的規律且主動的習慣是:隔一天跑一次步,每次30分鐘;每天早上飯后坐享,每次20分鐘;每天寫作2000字,這個暫時沒法做到日更的地步。)
第二個方法就是:不斷主動結交執行力足夠強的人和人群。
很多品質事實上可以傳染的。你身邊全都是無所事事的人,一方面你可能會因此覺得反正大家都這樣。另外一方面更可怕的,一旦你想做些什么事情的時候,大比例的無所事事的人會向你表示不理解,向你表達他們的鄙視而不是羨慕。最終更大概率下,你會屈服它,因為跟大家差不多,會顯得比較有安全感,跟所有人不一樣,會感覺很危險。正如人群中的胖子會逐步集中到一塊一樣,有執行力的人,最終都會多多少少聚集在一起,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而且,“不要跟身邊的人討論問題”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剛開始的時候,我們身邊執行力強的人就是極少數,極少數,極少數……我們必須結識更多執行力強,不僅執行力強,還要比我們更強,強出很多倍的人,這樣我們才能被傳染,或者說,水漲船高。
那么怎么判斷一個人是否是一個執行力很強的人呢?看他是不是一個不斷進步的人。多年來,笑來老師在社交方面一直堅持一個看法,就是首先要成為值得別人交往的人,才能擁有有效的社交。(自己一直對于社交問題很困惑,朋友是吸引也是篩選,首先自己要成為值得交往的人,其次更要學會篩選朋友,不能來者不拒,因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警惕只是被你吸引,而沒有實際行動的人;要警惕那些只知道索取,卻不知道等價交換的人。你要讓自己足夠強大,強大到從一開始就拒絕那些被你吸引,卻并不值得交往的人;強大到吸引到足夠優秀的人,讓他們成為你的摯友,而優秀的人,總是少數,要有耐心尋找,且行且珍惜。——然而,現在的我認為,所有的朋友本質上就是你一手挑選的,不管是隱性的還是顯性的:因為你不能吸引到你想成為的那種人,你只能吸引到跟你一樣的人。)
最終,在人生路上,你能走多遠,你能有多少成就,全靠兩個指標:
— 你的執行力有多強?
— 你有多少執行力夠強的人與你共事。
6)能平靜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人,更容易感到幸福。
完美是不可能的。于是追求完美的人注定痛苦,而且還是越來越痛苦,直至自己無法承受。能夠接受現實,平靜接受自己是不完美的人(換一個說法就是,接受自己暫時還沒那么好的心態,因為知道一切都是暫時的,因而會把更多精力放在自己的行動上)在生活當中,表現更為強大,他們也更有幸福感。一方面,因為他們更有幸福感,所以才表現得更為強大;另一方面,也因為他們更為強大,因而容易產生,他們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成就,繼而,能體會到超乎想象的幸福感。這就是這個世界運轉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