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應該是一種載體,載你到達你想要到達的地方,而不是被它所限制。大腦也是你的工具,我們是要讓它為我們所用,而不是讓它奴役我們。(后期看文章得到的知識點,先放在這里。)
我是一個崇拜各種工具的人,經常向朋友們推薦各種神器。也很樂于搜集各種神器。別人都是拿自己當化妝品的小白鼠,我是拿自己當各種工具的小白鼠,aTimeLogger ,時間記錄神器。用了一段時間之后,覺得還要不斷提醒自己記錄,太麻煩,就徹底擱置。monny,記賬神器。平常就是拿它做個流水賬,卻從不堅持儲蓄,從不進行開銷分析,我確實記錄了很久的帳,可是,對我的成長又有什么幫助呢?ibook,擁有,仿佛只是為了擁有。買了很多書,剛開始的時候也覺得,哇!我終于可以好好利用各種"等待時間"了,然后,又開始嫌棄在碎片化時間不能進入狀態,逐漸放棄。
最開始,我開始埋怨自己毅力不夠,覺得自己朝三暮四,尋找各種讓自己堅持下去的方法。我發現了笑來老師的各種好文,我購買知乎live,購買一起聽聽的演講,卻在各種方法中不知所措。我變成了各種方法的試用者,為了使用而使用。今天使用Scott Young的30天改變一個習慣,為自己寫下一頁承諾書,明日又追隨FreeGrit瀟灑毅行知道連續做一件事情需要正反饋。從貓叔那里我知道有時候做一件事情,最開始是因為生活所迫,不得不努力。從笑來老師知道,做一件事情的開始,最應該做的是找到它對于你的巨大意義......
而最后,我還是沒有養成所謂的一點點好習慣。漸漸的,要學的東西越來越多。而我,仿佛永遠站在第一層樓梯上,從來都沒有做成一件事。
一定有我沒有找到的原因。我想,這可能是我過度沉溺于所謂的"術"中,而完全沒有明白"道"的重要性。
我所認為的道,是一種客觀的規律,是做好一件事情的本質。而術就是做好這些事情所需要的技巧。就像寫作的道是為了傳達最有價值的思想,而修辭,格式倒在其次。就像理解一個數學定義,抄寫,給別人講,做題都只是術,而道就是真正理解這個定義,而不是糾結于用了何種方法,背了幾遍概念。如果花了很多精力,做了很多的題,背了無數遍,卻還是不理解,那做這些努力又有什么意義呢。而做產品也是如此,不管廣告打得多么響,不管包裝做的多么好,不管公司的管理者多么的有情懷,真正的為顧客考慮,做出無與倫比的產品才是它在市場上長盛不衰的基石,不然,是做不長久的。術是為了更好的服務于道,再好的工具也還是要以目標為著眼點。
現在反觀自己,終于知道自己每一次找到一個新工具,都像找到了救星一樣的想法是多么的愚蠢可笑了。從來不去認真提高自己克服困難的能力,一遇到難題就暫停,妄圖通過逃避來解決問題,恐怕我永遠都成長不了。
一直以來,覺得自己還算是比較勤快的人,也是一個愛思考的人,愛學習的人。書都買了一摞一摞的啊,我全都看過了啊。可是看過,也從來只是看過而已。對大數據感興趣便買了<<數據之巔>>,對歷史感興趣便買了<<中華史>>看了品三國,風雨張居正,<<明朝那些事兒>><<萬歷十五年>>......自以為沉浸在知識的海洋里無法自拔,可是,卻從來都不曾產生真正有力的效果。我想這可能是因為,我看書只是為了消遣,卻不曾努力去認真解決一些問題,也沒有認真思考它更深的含義,簡而言之,就是根本沒有消化。我想這是我的懶了。我也從來沒有想過去認真消化,只是聽別人說好書應該多看幾遍,便強逼著自己多看幾遍,而為什么要多看幾遍,據說是為了讀出新意來,可是,這些新意又有什么用呢?對我又有什么用呢?現在我知道了,多讀幾遍是為了更深的理解書中的道理,然后踐行。是為了改變生活。回想過去做的那些無用功,真的深深的汗顏。不停的尋找方法,卻不去真正的理解學習的內容,真的是緣木求魚啊。逃避思考的懶惰才是真正的懶惰啊。
自己真的是問題多多。一直在尋找逃避痛苦學習的辦法,卻被笑來老師的一句話,炸的目瞪口呆。原話大概是這樣的:如果一件事,必須做,而你不愿意做,那就讓情緒去死,硬著頭皮也得做完。不能在關鍵時刻掉鏈子。仔細想想,是的呢,如果這件事情是必須做的,那么所有逃避這件事情的做法會讓這件事情消失不見嗎?掙扎有用嗎?耗費寶貴的注意力有用嗎?沒用。如果你不去做,后果是什么,很簡單,失敗了唄。你是想承擔失敗的痛苦還是忍受去做這件事情的痛苦?同樣都是痛苦,何不選擇正確的痛苦?
我們總會想出100種讓學習變得不那么痛苦的事情,可是我們還是會不斷遇到讓我們痛苦的事情,難道要先找到克服這種痛苦的方法才繼續做事?痛苦大多數情況下是一種情緒,而我們是可以忽略掉情緒,把注意力轉移到應該做的事情上的。應該做,卻又不想做,怎么辦?能怎么辦?去做啊。
一直以來,迷失在工具里的另一個重大原因是我是一個跟風少年。我沒有找到自己真正要打磨的目標。而沒有目標,就無所謂打磨,就無所謂精進。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大目標就無法正確認識自己的小目標。對大目標的不清晰導致在當前小目標的實現過程中稍微遇到困難就選擇放棄,因為看起來好像對大目標沒有什么用啊。而另一個原因,是無法活在未來,在看不到學習一門技能有什么用之后,便給自己找借口不再學了。人都是短視性動物吧,不能立馬看到成效的事情不做。可是有巨大價值的事情都不是立馬就能看到成效的呀。我們必須對自己做的事情有耐心,必須認真做好現在的事情,才能有一個更好的未來。我們無法預測未來,但我們知道,不斷提升我們的核心技能,讓自己成為一個具備多維競爭力的人,一定能收獲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