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在火車上度過的第二天,我早上起來,洗漱后便開始了今天的《李白傳》閱讀。也許是太久沒有坐車,有點小激動,又或許是那空調溫度太過涼爽,總之,昨天晚上我醒了幾次。
杜甫的這本傳記,比較客觀地記錄了他漂泊的一生。因為出身在一個沒落的貴族,家里的祖父杜預和杜審言與他影響最大。所以在杜甫身上,繼承了杜預那種封建儒家的愚忠,盡管政局動蕩,但杜甫一直寄希望于唐朝的三代統治者:玄宗,肅宗,代宗。同時,杜甫又從杜審言身上看到了他寄情詩歌的雅致,所以杜甫也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
杜甫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漂泊中度過。他早年外出游學,晚年則受到安史之亂的影響,四處漂泊,連自己那剛出身不到一歲的兒子也被活活餓死!最后在好友嚴武的幫助下,他去往成都,過了幾年相對安穩的日子。最后,嚴武去世,他離開成都,又漂泊在湖北湖南一帶,最后凄慘地死在自己的小舟里。
杜甫不像李白一樣,有著廣泛的朋友圈。高適,李白,嚴武還有房琯都是對他有重要影響的朋友。他也曾為了求得一官半職而寫盡諂媚的話,他還曾夢想著能“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純”。然而,當流落民間,看盡百姓的水深火熱的生活,目睹階層人民中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巨大差異后,他便將寫作的目光,鎖定在了反應勞苦大眾的生活上。所以,我們可以從他的詩歌中,讀到他對百姓的關心,對人民的同情。
晚年,他疾病纏身,但仍筆耕不輟。一代詩圣,名不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