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茶就有“萬病之藥”的說法,如今白茶更是被譽為“口服的香奈兒”,一聽這名字很多女性就格外的感興趣,畢竟對于美麗大家都是喜愛的。
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
白茶秉承最簡單的制作工藝,較為完整地保留了茶葉本身的滋味與香氣,而且在經歷一定時間的存放后,又將賦予我們不一樣的風味。
新制白茶口感清爽甘冽,老茶則多了一番歲月的味道,顯得更為醇厚,棗香藥香更是給茶味添了一番別樣的滋味。而且隨著時間的積累,老白茶內的黃酮及黃酮醇類物質會逐年增多,在抗氧化、抗衰老、降低血糖、改善血管通透性等各方面皆有不俗的表現。
老壽眉
所以白茶并未向之前部分茶友預計的那般,火爆之后就開始走向衰落,如今白茶雖不像最初那么天天霸占頭條,但是它也有了自己堅實的客群,喜之愈發歡喜。
茶為君、器為臣、水火為帥
要想一杯茶好喝,茶葉品質、泡茶的水、器皿以及恰當的泡法缺一不可;再好的茶,如果沖泡不當,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損失茶湯最美的味道。
野茶籽
喝茶喝茶,喝的其實是溶于水中的茶葉內含物,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水成為了重要載體,它的好壞也會直接影響茶質。清朝時期張大復曾在《梅花草堂筆談》中提到“茶情必發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因此好茶必須配好水。
就像當年徽宗在《大觀茶論》中也曾說過“水以清、輕、甘、冽為美”,此后人們又在這一基礎上加了一個“活”字。唯有佳茗配美泉,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茶的真味與本性。
高沖低斟
泡茶,以水包之,以水活之
要想輕松搞定一杯白茶,可以從這幾個角度去操作。
01
首先,茶葉的鮮嫩程度。
一般來講,芽頭越多,茶葉越嫩,沖泡的水溫也就越低。
像白毫銀針、白牡丹,杯泡法就是不錯的選擇。一般投茶在3g左右,水溫90℃上下,杯泡1-2分鐘即可飲用。
02
其次,茶葉為新茶還是老茶。
如果是新茶,那銀針和白牡丹同理還是杯泡法;而貢眉和壽眉可以采用蓋碗茶法,在注水出水間,在高沖低斟時感受茶的心境。如此泡法,投茶量可在6-8g之間,水溫90℃以上,浸泡時間一般20-30s即可。
壽眉
但倘若是老茶,更加適合紫砂壺泡法,茶量6-8g左右,水溫98℃以上,沖泡時建議適當的燜茶,就茶感而言會更加醇厚。
03
然后,茶葉是散茶還是餅茶。
散茶和餅茶的差異在于,壓制過程中餅茶因高溫加熱的緣故,氨基酸會脫氨,從而加速了白茶的陳化速度,滋味更加甜醇。
散茶的話沖泡方法可根據年份,靈活參考杯泡、蓋碗茶法或紫砂壺泡法。而餅茶的話,其實更適合紫砂壺泡法或者蒸煮法,不管的隔水蒸煮、帶水煮茶亦或是先泡后煮,蒸煮能更好地發揮其茶性,對于老壽眉來講也更容易出藥香和棗香。
烹茶煮茶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強調一點就是蒸煮的茶水,在出湯之時切勿完全倒盡,最好留下1/3或者1/2,以便加水再煮的時候能保證茶湯的濃淡。
其實每個人的泡茶之法,都有各自的小竅門。
喝著舒服便是最適宜的,沒有“一刀切”的標準,所以不管茶量還是水溫,抑或是器皿上,其實都只是一個建議參考,多泡多喝,找到自己茶味的“臨界點”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