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讀到的一段關于“理性”和“理性讓世界變得更無聊”的探討,記錄下來:
簡單說,理性最大的誘惑,在于它能夠提供其他知識形式、其他宗教信仰都無法提供的、最穩固的安全感。
有一天你按照理性規則懂得了地心引力,從那一天起你就不必擔心身邊的東西,會突然飛到天空中消失,沒有東西會往上飛,所有的東西都只能往下掉。
理性愈發達,我們的世界也就愈來愈小。我們活得愈來愈方便,愈來愈安全。不過當然相對地,這世界也就變得愈來愈無聊。很多事情在還沒有發生之前,我們就已經排除了它們發生的可能性。這也就是韋伯所說的現代社會“除魅化”的意義。沒有什么現象、什么觀念可以再魅化我們了。
是的,我們從理性中獲得安全感,不再因為懷疑和困惑而感到不安。我們相信這個世界的理性運行規則,并去努力地遵從這些規則,這是我們存在的前提和基礎。試想一個不尊崇理性的世界會是什么樣的?就像在《活著》里村民煮鋼鐵的情節,他們認為鐵能被水煮化,從而流出鋼水,用到制造飛機大炮上去。多么荒誕可笑。在這樣一個缺乏理性和科學的世界中,人們需要付出極其巨大的代價去求得安全感和實際的滿足。讓我們犧牲理性而去免除那一點點微不足道的“無聊感”代價實在是太大。人們寧愿無聊一些,也不要去承受失去理性的嚴重后果。無聊是理性的一個結果,如果這個結果不可避免,我們就只能接受它。
正是因為“除魅化”,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不再信奉宗教,至少年輕人是這樣。年輕人需要活在清醒的、更能帶給他們安全感的理性世界中。雖然人類的終極問題——世界是怎么來的——仍然沒有被解決,但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顯然不再是依靠神學或宗教,而是依靠更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對宇宙的實際探究。這種實際的探究也許會最終給與我們一個確定的非“魅化”的答案,而非某種神秘的解釋。科學和理性已經將人類帶往一條通向穿越未知、解釋未知的道路上來,我們所能做的僅僅是跟隨著它前進再前進,而不是倒回去發問:上帝到底存在與否?
世界就像一支離弦之箭,我們就是箭羽上那些零星的細毛,被來自宇宙的風靜靜吹動,依附在箭桿之上,絕不能掉下去,向著箭頭指揮的方向一路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