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哲學是什么
哲學就是鄉(xiāng)愁——一種回歸家園的渴望。
???????? —— 德國浪漫派詩人,諾瓦利斯(1772~1801年)
沒有哲學的民族就像一座神廟里沒有神像。
??????? —— 德國哲學家,德國古典哲學集大成者,黑格爾(1770~1831年)
人的實存的高貴可以說就在于哲學的生活。
?????? —— 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卡爾·雅斯貝斯(1883~1969年)《時代的精神狀況》
公元前6世紀,在古希臘,有一個心不在焉的夢想家,有一次在研究夜晚的天空時因為太過于沉迷于自己的光輝思想,一不小心跌入了水溝。于是,哲學誕生了!
那么,哲學是什么呢?
哲學的古希臘文,是由 philein 和 sophia 這兩個詞演化而來的,philein 是 “愛”的意思,sophia 是“智慧”的意思,這兩個詞組合起來的含義就是“愛智慧” 。
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前427年~前347年)說:“我認為智慧這個詞對人類來說太大了,它只適合于神,人只能愛智慧。”
因此,哲學就是愛智慧,就是愛神,就是用理性(理智)追求人的神性,就是對人類生存的意義和價值的關懷和牽掛,也就是人類的“終極關懷”。
對于有理性的人來說,僅僅滿足生存需要是不夠的,他不能忍受一個沒有意義沒有價值的世界(虛無主義的世界),他需要知道他生存的意義和目的是什么,他應該有更高的精神需要和追求,他能夠把自己的一切生存活動指向某種作為最高價值或內在目的的理想境界,這就是人類的終極關懷。
西方宗教學創(chuàng)始人,麥克斯·繆勒(1823~1900年)認為人的認識能力有三種,除了感性(感知)和理性(推理),還有信仰(直覺)。宗教是用信仰(而不是理性)探求對人類的終極關懷,科學是用理性探索自然世界的奧秘(而不是人類的終極關懷),哲學是用理性追求人類的終極關懷。因此,哲學在宗教和科學之間架起了一道橋梁。
哲學就是人類的終極關懷,是人生所能通達的最高境界,也是人作為人的本質,并且人的本質是未定的和開放的,可以用哲學的方式去塑造。
那么,哲學究竟是什么呢?
哲學試圖回答有關人類終極關懷的問題,然而這些問題都是不可能得到最終解決的問題。因此,哲學不僅起源于問題,而且它的意義和價值就體現(xiàn)在對問題的永恒的探索之中。因而,哲學就是歷史上不同的人對這些哲學問題的各種思索和回答。哲學就是哲學的歷史,哲學的歷史就是哲學問題的歷史。
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1872~1970年)在其《哲學問題》一書中寫道:“研究哲學不是為了對哲學問題做出明確的回答……而是為了問題本身;因為這些問題擴展了我們對可能之物的構想,豐富了我們理智的想象力,減少了使心靈封閉起來不作思索的自以為是;但主要是因為,通過對偉大的宇宙進行哲學沉思,心靈也變得偉大起來?!?/p>
那么,都有哪些哲學問題呢?
哲學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自然萬物(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按照亞里士多德的定義,所謂“本原”,就是萬物從它那里來,毀滅之后又回到它那里去,萬物生滅變化,唯獨它保持不變。
進一步問,自然萬物(世界)的本質是什么?
宇宙自然在本質上第一性的東西,即萬物的本質,稱為“存在”,以“存在”為研究對象的理論即“形而上學”,也稱為“本體論”?!氨倔w論”的根本使命就是要揭示現(xiàn)象背后的本質,就是要認識人生、社會、世界、宇宙及其相互關系的本來面目。
哲學的第二個問題是:我們能認識世界嗎?
以及,關于什么是真的?經驗還是理性更真實?人們可以認識外部世界嗎?還是只能認識自己的經驗世界(經驗、觀念、信念)?還是像皮浪(約前360年~前270年)說的,沒有什么是確定的,以至于當他去世時,他的學生都沒有去悼念他,因為他們不能確信他已經死了。
真理的本性是什么?是與事實相符?與經驗一致?是合乎理性?還是對生活有好處(實用)?或者像詩人濟慈一樣認為“美即真,真即美”?還是像尼采一樣,認為“沒有事實,只有解釋”?又或者像克爾凱郭爾一樣,認為真理是一種對上帝做出的承諾(信仰)?
我是誰?或者我的自我是什么?是身體還是意識(思想、記憶、激情、審美)?我們的心靈和身體之間是什么關系?它們怎么相互作用的?我們能造出一臺精確復制大腦和心靈的計算機嗎?自我是像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認為的一樣,是我們通過一次又一次的選擇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嗎?還是個體自我是虛幻的,真正的自我(大我)是我們與整個宇宙的合一(佛陀)?個體自我不存在,只有絕對精神絕對存在(黑格爾)?還是我們個體性的存在只有在我們所處的社會大背景中,在我們與他人的關系中才有意義(馬克思)?
哲學的第三個問題是:什么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以及,我們?yōu)槭裁磻撌堑赖碌??道德是絕對的還是相對的?人是自私的嗎?
為什么自由有兩百多種定義?我們真的想要高于一切的自由嗎?我們的意志是自由的嗎?
生活的意義是什么?是孩子,是來生,還是上帝?我們怎么才能戰(zhàn)勝空虛、焦慮和人生的幻滅?
什么是真正的、最高的幸福?怎樣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哲學的第四個問題是:什么樣的政府是好的?
以及,正義都包括哪些方面?人生而平等嗎?怎么樣算是男女平等?我們?yōu)槭裁从袊液驼课覀兿胍裁搭愋偷纳鐣繎撚烧l來統(tǒng)治?
哲學的第五個問題是:什么是美?
以及,美和丑有客觀的標準嗎?什么使某物成為藝術品?藝術能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嗎?人生是不是一件藝術品?
由此,逐漸形成了哲學最初的五門學科:形而上學、邏輯學、倫理學、政治學和美學。美國著名學者,威爾·杜蘭特(1885~1981年)在其《哲學的故事》一書中總結如下:
形而上學研究的是萬物的“終極實在”,其中包括:研究“物質”的真實終極本質的本體論,研究“心靈”的哲學即心理學,研究認知過程中“心靈”與“物質”相互關系的認識論。邏輯學探究的是思考與研究的思想方法:觀察和內省、推理和歸納、假設和實驗、分析和綜合。倫理學研究理想的行為方式(蘇格拉底認為,知識的最高層次是能夠識別善惡),是關于生活的智慧。政治學研究的是理想的社會組織形式,君主制、貴族制、民主制、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這些都是政治哲學舞臺上的角色。美學研究的是理想的形式,即美,是藝術的哲學。
總之,哲學就是從本真的角度(哲學的角度),用追根究底的思維方式(哲學的思維)思考大千世界中的種種存在及現(xiàn)象?;蛘摺昂唵蔚卣f,哲學就是對諸如生命、我們知道什么、我們應該怎樣做或應當相信什么這樣一些重大問題的研究。它是一種對事物追根究底的過程,一種對那些通常被認為理所當然,從未有過疑問或從未明確表達出來的想法提出根本質疑的過程?!保_伯特·所羅門《大問題:簡明哲學導論》)
哲學就是從理論上對人生意義的追問,對人類命運的關懷,對現(xiàn)實世界的批判和反思以及對理想世界的構建和探索,從而構成了關于人與世界之關系的根本看法、根本態(tài)度和根本主張,它是人類理論化和系統(tǒng)化的世界觀,與神話、宗教、科學的世界觀都不相同。
哲學就是思考、思維、思索、沉思、思想,也是人之為人的根本。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了解這些跟我們的生存密切相關的思考,學習這種哲學的思考方式,真切地關注自己的生活,對自己的生命負起應有的責任。
柏拉圖認為應該讓哲學家掌握一個國家的權力,稱為“哲學王”。實際上,如果政治家不懂哲學,就會濫用權力,禍國殃民;經濟學家不懂哲學,就會自私自大,毀滅人類;企業(yè)家不懂哲學,就會目光短淺,利令智昏;各種專家不懂哲學,很容易守不住道德的底線,把自己變成利益集團的走狗;普通大眾不懂哲學,難免迷失自我,找不到人生的目標和生命的意義。
在今天這個物質至上的社會,我們尤其需要超越物質主義,關注精神生活。正是哲學可以幫助我們從根底反思人性,讓我們在物欲橫流、紅塵漫卷之中,守護內心的淡泊寧靜,在空虛肆虐、焦慮彌漫之中,維持生命的蓬勃豐盈。
在今天這個信仰缺失的時代,我們尤其需要超越現(xiàn)實世界,體驗高于道德的價值。正是哲學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確證自己生存的合理性,明晰自己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在茫茫瀚宇、漫漫時光中,作為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人,我們需要突破自我、超越時間、超脫生死。正是哲學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萬物的自然本性,發(fā)展自己的天性,超越自己與萬物的區(qū)別,最終讓自己的精神在天地之間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