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抑郁癥患者眼中的世界

梵高離開我們127年,海明威離開我們56年,川端康成離開我們45年,三毛離開我們26年,哥哥離開我們14年,希斯萊杰離開我們9年,羅賓威廉姆斯離開我們3年,喬任梁離開我們6個月。

他們或給我們留下了曠世名作,或給我我們留下了文學巨著,或給我們留下了經典形象,他們曾以不同的形式活在我們的生活里,而他們的離開卻都源于:

“抑郁癥”

患了抑郁癥的人,他們都有怎樣的感受?

外國網站 Healthline 上曾有一些經歷抑郁的男性女性分享了他們抑郁時的感受:

1. 到底有誰懂這種感覺?那就像最糟糕的病痛,每天,每分,每秒,都在繼續,終止之日遙遙無期。

——Aaron Shotwell

2. 它耗盡了我。我只想呆在床上,關著燈,不和任何一個人講話。再也不能在工作時偽裝下去,尤其在服務業。

——Scott Odum

3. 我沒有一刻不覺得累的。

——Jac David

4. 有一種潮水般的悲傷感,它從未離我而去。我的生命沒有目標,我也不覺得我這種人值得變好。自尊這種東西對我來說仿佛根本不存在,而且我會和試圖逐步恢復的自己對著干。我按時服藥、就診心理醫生,但我也會蓄意破壞自己的健康,因為我不認為自己值得更好地活著。

——Connie Forst

5. 我豎起防線,免得人們同情憐憫我,但這樣好累。我平時睡很多,但當我抑郁發作時,我睡得比平時多太多。別人發現我很累,但我甚至沒有能量去向他們解釋我不只是“又困又累”而已。我疲于假裝一切都好,心情愉悅,疲于能量充沛地努力工作,等到周末再忽略所有的家務事……因為,我太他媽的累了,那簡直是一場“無力感的旋風”。

——Beth Stanley

6. 我已經快淡忘曾經不抑郁的日子是什么樣了。它就像我一個病怏怏的朋友,永遠陪在我身邊。我整條手臂和手腕上到處都是刀子割傷的痕跡。當我試圖尋求幫助,他們只是在我的檔案上添上一筆“什么什么障礙”,然后就叫我離開了。我帶著所有這些傷痕,但我無法獲取專業的幫助。

——Le’anne Casey


無助疲勞累

自我價值感低

覺得自己不可愛

無力感失眠

自責內疚感

這是他們的共性。也正是這源于“內攻擊”的共性,將抑郁癥患者推向了一個深淵。在那里他們自己和自己對話,在那里他們把所有的攻擊對象都指向了自己。

怎樣才可以將他們帶離那個孤單的自我呢?


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朋友,你可以這樣做:

1.陪在他身邊跟他一起度過那些難熬的時光。曾患過抑郁癥的一位朋友說過: “當我自己感到非常抑郁時,哪怕只是有個我在乎的人坐在身旁陪我哭,無聲握住我的手,我內心都會感到溫暖,進而感覺這些方式對我有所作用。”

2.用小行動傳達你的支持,比如是一張卡片、一條信息,一個電話,一個關注的眼神,都能讓他/她感受到被愛,這些信息如同黑暗中的明燈給他們指引方向。

3.不要臆斷或批評他們,小看他們的痛苦 比如盡量避免說:“你應該看到好的一面,而不僅僅只是壞的一面”或“你想太多了,走出黑暗的圈子外面一片光明。”

4.耐心,盡可能地了解抑郁這種感覺 當你耐心對待關心的人時,你在釋放一種信號告訴他們不管多久,不管需要接受什么樣的治療,或從發作到恢復要經歷何種困難都不重要,因為我在你身邊。 伴隨著這種耐心,希望隨之而來。而對于抑郁癥患者來說,希望是最難得的。

在他們難熬時需要的不是激勵,不是雞湯,而是你的陪伴。

我們都以為抑郁癥離我們很遠,但頻頻出現在媒體的名人罹難事件,又總是讓我們感覺它離我們那么近。崔永元、韓紅、陳坤、鄭秀文、憨豆先生、金凱瑞、許巍、李俊基等等 。這些我們所熟知的明星也都曾患上過抑郁癥,他們通過學習、旅行、跑步和朋友交流,終于一步步走出了抑郁的影子。當再次站在人前的時候,他們比過往的任何一個時刻 都更加的閃耀、動人。因為在某個最艱難的時刻,他們依然愛自己。

當你難過的時候,我會在你身邊。

May the love always be with you.


抑郁癥究竟是什么?

抑郁癥又稱抑郁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征。臨床可見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郁,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甚至發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