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愿每一個抑郁癥患者都能主動和這個世界握手言好

文/喬江茗

說一個真事,讀高中的時候隔壁班有個女生,在宿舍自殺未遂,被查寢的宿管阿姨發現,緊急送醫院,搶救過來了,最后被醫生診斷為重度抑郁。

學校領導問起女生那段時間有什么異常,室友說,就是覺得人越來越懶了,經常不去上課,有時候她們結束了上午的課回到寢室,她都沒起床。整個人蔫兒吧唧的,衣服一大堆在那不洗,使用過的姨媽巾甚至就直接扔在桌子下面。

□醫生給女生開具的部分藥

有個室友實在看不下去了,忍不住了,說了她一句:你怎么這么懶,都是一個宿舍的,別惡心到別人。

后來大家去上課,女生毫無征兆地就在宿舍割了腕。

沒有人同情她,她們覺得抑郁就想辦法走出來,別人指責一下就自殺,給別人多大心理負擔?只能說明太自私了。

抑郁癥人群到底是怎樣一個集體?人民日報曾經做過一組調查,發現在青年群體中有21.4%的人具有抑郁的風險,有8.1%的人具有高度抑郁的風險,這其實是一個相當可怕的數據。

□人民日報調查數據

其實我也有過一段時間抑郁狀態,可能達不到抑郁癥的程度吧,當時的感受就是和這個世界隔著一層膜,看天空總是灰蒙蒙的。

感覺這個世界不真實,身邊的人在說話、在笑,而我聽不見她們的聲音,像看默聲片。

回到家后我曾試著把自己隔絕起來,拉上窗簾、枕頭捂在臉上無聲地哭,哭完望著天花板發呆。
  
無意識地寫了一些特別壓抑、陰暗的文字。

直到一個朋友評論我:天天發些什么呀,哪來這么多負能量?我繃緊的心理防線猛地崩塌,那一刻,消極情緒達到一個頂點。

比那個女生幸運的是,我意識到自己生病了,并在之后主動尋求幫助和治療。
  
最終被自己放大的消極情緒還是將我重我真正體會到,抑郁癥是如何改變一個人的思維模式;而身邊人毫不掩飾的指責到底意味著什么。

人們總用對正常人的要求去質問抑郁癥患者:你怎么這么懶?為什么就你做不到?不就是一個情緒的事,別這么悲觀不就好了!

就好比跟一個癱瘓的人說:為什么就你不行?你就加一把勁,直接站起來啊。

有些事情不是靠意志力就都能完成的。

即使是地心引力,對每個人來說也是不一樣的。

不是所有人都能輕盈地度過這一生,有些人光是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

海明威說:這個世界很美好,值得人們為它奮斗。

難道就不能表達異見:我覺得人生沒那么有趣,我質疑活著的意義。我尊重奮斗的人生,但我生病的時候想休息休息再上路?

在知乎看到一個問題,得了抑郁癥是什么感受?有一個回答說:小時候快樂很簡單,只要從三四階樓梯一躍而下;長大了,卻要從八樓。

看到的時候我真的一度泣不成聲,如果你經歷過,你會知道他們在承受什么。他們不需要鼓勵或憐憫,因為這世上從來就沒有什么感同身受,他們需要什么?或許只是需要你的理解和寬容。

如果你真的想幫他們,你可以輕輕說一聲:你已經很努力了,休息一會兒吧,沒事的。

或者只是陪著,一言不發,直到他們主動與這個世界握手言和。

陌生人,謝謝你,我是喬叔,希望遇見更好的你。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