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風鈴丿
男不聽七友,女不聽鐘無艷。
鐘無艷又叫鐘離春、鐘無鹽,齊宣王之妻,中國古代四大丑女兼才女,傳為戰國時齊國無鹽邑之女。貌極丑,四十歲不得出嫁,自請見齊宣王,陳述齊國危難四點,為宣王采納,立為王后。
有事鐘無艷,無事夏迎春。
齊宣王是個很有意思的君主,愛美色,愛聽吹芋。他的另一位媳婦叫夏迎春,相傳夏迎春貌美如花,對付男人有一套,深得齊宣王的寵愛。相比夏迎春,鐘無艷則是位足智多謀、深謀遠慮的王后。每逢齊宣王治平國平天下的時候,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總是去詢問鐘無艷,問題解決后又繼續花天酒地,和美人夏迎春尋歡做樂。這也是有事鐘無艷,無事夏迎春的典故。
濫竽充數
齊宣王喜愛聽吹竽,總喜歡一群人一起吹芋。要三百人一起合奏,南郭先生不會吹竽,不過南郭先生很會來事,他很懂齊宣王的處事風格。就告訴齊宣王:“大王啊,我是個有名的樂師,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拍顫動,我愿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聽后很是高興,不加思索也不加考察,就把南郭先生納入三百人的吹芋隊伍當中。
演奏的時候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和別人一樣吹奏得挺投入,還真瞧不出什么破綻來。南郭先生就這樣靠著蒙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薪水。后來齊宣王去世后,他的兒子齊湣王繼位,他的兒子也愛聽吹芋,只是他的兒子不像父親那樣喜歡一群人演奏,而是喜歡單獨演奏,南郭先生知道消息后,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這也是濫竽充數的典故由來。
后來鐘無艷這個名字,被林夕寫成了一首歌,這首歌也被我無數次的單曲循環。正是他的這首鐘無艷勾起了我對鐘林夕的回憶……
我想讓大家知道你的名字―林夕
每次去ktv唱歌,林夕的名字總會在某一個時間段出現熒幕上,一個陌生而又熟悉的名字。我曾經無數次的看到他的名字,陳奕迅和王菲的很多作品都是出自林夕之手。陌生的原因是我不夠懂他,就像我不夠懂金庸、古龍一樣,我只對他們有所了解,只是一個比較級而不是最高級。
林夕,原名梁偉文,英文名Albert Leung,1961年12月7日出生于香港,畢業于香港大學文學院中文系,詞作家,是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會員。高考的時候又是當地的狀元。
林夕曾經就像是一個謎一樣存在我的腦海里,高中那會只知道陳奕迅和王菲的很多曲目都是是他寫的,到了大學我開始整理和搜集關于林夕的訊息,去解開我心中的謎底。
林夕比較喜歡英文,他讀過很多國外的詩歌,這是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Dance like nobody’s watching,Work like you don’t need the money,Love like you’ve never been hurt”。從這句話看得出林夕對生活的態度。似乎林夕內心深處有一種執念,又有一種對美好生活的愿景。有時候我又覺得林夕有些玩世不恭。我常常在思索一個問題為什么林夕的填詞能直指我們的內心, 從歌詞的創作技巧和情感基調來看他的作品,他用各種婉轉曲折甚至隱晦的方式、柔美華麗的筆風描繪個人私有的、繾綣的情感,他同樣也寫過一些通俗易懂、近似白開水般簡單,其中《蟲兒飛》就是像白開水一般清澈,簡短的兒歌不僅讓人聽起來瑯瑯悅耳,同時也給人清麗悠遠般的遐想。
林夕的名字合起來是一個“夢”字。網傳是他特別喜歡《紅樓夢》,因此拆字為名。林夕自己說“林”是因為當時崇拜林振強而“夕”是因為自己比較喜歡簡單的單字,想來想去覺得“夕”的音好聽,當時林夕的專業是中文,他對文學方面很是癡迷,喜愛李白、杜甫、陶淵明等詩人,尤其崇拜蘇東坡。蘇東坡的《定風波》中有一句“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是宋詞中他比較喜歡的一句。而《任我行》中有一句他非常得意的歌詞,“從何時開始忌諱空山無人”,寫完他才意識到“空山無人”正來自蘇東坡。正是因為他對詩詞歌賦的熱愛,他才得以源源不斷的輸出。
林夕大學四年主修的是翻譯,讀了很多文學方面的書籍,擁有深厚駕馭文字功底的能力,他對文字和感覺、情感之間的聯系有著異于常人的敏銳嗅覺。深厚的專業背景讓林夕的詞雅而不俗,所以很多林夕的填詞需要反復的去揣摩才能感悟其所要表達的內在含義。
有時候我常常在想,林夕和古龍的家庭背景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古龍的父親拋棄了古龍的母親,古龍因此和他的父親斷絕了關系,古龍隨后的一些作品也受其家庭變故的影響,所以他寫感情方面的問題都比較凄慘,就比如《小李飛刀》中的李尋歡和林詩音的凄慘愛情。古龍嗜酒如命,古龍筆下的英雄也都喜歡喝酒,代表人物也是李尋歡,幾乎每一集李尋歡遇到不順心的事情都會用酒來解決。每個人的作品就好比他自己身上的影子。
林夕也有個荒謬的童年,其父親有三位太太,且疑似有狂躁抑郁癥。在林夕的回憶中父親隨時都會暴怒,因此林夕是缺少關愛的。所以有時候我們聽林夕的填詞的一些歌很是讓人有種堵住心口的感覺。荒謬的童年也是讓林夕逆流而上的力量之源。林夕確實寫了很多悲傷的詞如《七友》、《鐘無艷》,在港圈曾經也流傳傳著“男不聽七友,女不聽鐘無艷”的說法。《七友》是講述男生卑微的愛情,其中“能得到的安慰是失戀者得救后很感激忠誠的狗”。男生將自己比作女生的寵物,永遠能第一時間在她傷心的時候給予安慰。就算被呼之則來揮之即去,也要為女神找理由“別怪她就怪我永遠難得被愛”。《鐘無艷》則是從女生的角度對男生作出的回答,隱忍而堅定,執著得近乎天真。
后來林夕寫的歌詞慢慢的變成了兩個出口,除了發泄悲哀外更重要的是尋找快樂和自由。正如《富士山下》中“靠擁抱亦難任你擁有,要擁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林夕想表達的就是勸導聽眾,放下感情和執念。在感情的世界解脫開拓新生活,尋找美好時光。
歌詞是旋律的沉淀也是情緒的投射,我們或許不夠了解林夕這個人到底是誰,他經歷過什么,思考著什么。但那并不妨礙總有一首林夕,能把你我的心緒像刀尖一樣刺破。
林夕為哥哥張國榮也寫了很多的詞,哥哥“貓王”般的嗓音加上林夕的妙筆生花,可謂是“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聞。”林夕替他打造了大量不同風格的歌詞,飛揚、纏綿、妖媚、憂郁、沉溺、喜悅、悲傷。難怪林夕說那是哥哥給他的禮物,除了哥哥張國榮,沒有人能把這些時而華美、時而魅惑、時而大氣、時而凄涼、時而醉心、時而帶有末世情結、時而風情萬種的歌詞演繹到如此淋漓盡致。
林夕在面對記者采訪時曾經說過,自己為哥哥填的詞太凄怨,在哥哥病重的時候還為他寫了《玻璃之情》,后悔當初沒有寫一些正面的東西去開導哥哥……
無獨有偶,林夕在為梅艷芳填詞的時候都會把自已想成是一個跟梅艷芳一樣的女人,在林夕心里,他希望自已是女人,跟梅艷芳一樣細膩的女人。而林夕也曾經表示,在梅艷芳走到盡頭的前夕,他為梅艷芳寫了很多不該寫的悲傷詞,他對不起梅艷芳,讓她在走的前夕還唱得那么凄涼。寫到這里我又想到了那個《胭脂扣》里的如花,為愛可以拋棄所有傾其所盡。我有時候常常在想這到底是不是天妒英才……
陳奕迅的唱功,想必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大家對他的歌聲早已經耳儒目染,甚至有時候林夕都會拍手稱快。被稱為歌王的陳奕迅,大部分的歌曲都是林夕親自為他填詞的,他說為陳奕迅填詞是最難的,很多歌都是十幾天才完成的,林夕非常認真的為陳奕迅填詞,為了就是讓陳奕迅唱出另一個自己。而那首《你的背包》中的故事便是林夕最真實的故事。在一次活動中,當陳奕迅唱《愛情轉移》這首歌的時候,由于緊張忘詞了,陳奕迅當面要求樂隊停止,從新來過。并高舉雙手雙膝下跪說:“對不起大家”。事后他接受采訪時,他說這是林夕歌神為他寫的歌,他不應該出現這樣的失誤,他這樣做不是炒作,而是覺得對不起林夕,求他原諒。
有內涵的人總是被人無比尊重,無比敬仰。總有一群人為他熱淚盈眶。總有一些人熱衷在文字里尋找自己的影子。
總以為林夕這樣感情細膩的人在愛情上也大獲全勝,想不到這樣的音樂天才,捧紅了多少人。我曾經也考慮過林夕存在的意義是什么,他把所有的感情寄托在音樂上、歌詞里,他看透所有跟他合作人的內心,他用最深的感情去對待這些人,其實林夕才是最脆弱的人,他看不透的始終是自已。或許林夕存在的意義就是是奉獻,他想把有趣的靈魂和文字表達給有趣的人聽。
工科男偏要走文藝路,原諒我這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