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位當老板的朋友在微信朋友圈發了段雞湯:
“在現在這個講究分工協作的時代,要想發財,要么加入一個團隊,要么組建一個團隊。要么跟著一個團隊,要么領導一個團隊。否則只能等著被社會淘汰,成為邊緣人。”
這位朋友年收入大概有六七百萬。
他的朋友圈除了他生意場上的朋友,還有他公司的員工,一共七百多人。
我看了一下,只有七個人點贊、轉發了他這段話。
即是說,他這段雞湯的點贊率極低,只有1/100。
絕大多數人都對這段話不感冒。
這個極端的現象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注意到,這些點贊、轉發的人多數是“組建團隊的人”,跟他本人一樣是公司老板。僅有的兩個是他的經理、總監,并不是普通職員,基本可以當作他的馬屁團隊忽略掉。
而絕大多數“沉默者”都是“加入團隊的人”,都是打工仔,其中一些還是在他公司就職的他本人的親戚。
為什么會出現這么極端的情況呢?
仔細想想,其實“加入團隊的人”與“組建團隊的人”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難以調和的利益群體。
他將這兩種不同的利益群體用“團隊”這個概念捆綁在一起,顯然是故意模糊二者的界限。
——老實說,我認識的很多老板都跟他一樣,有“故意模糊老板和員工的概念”的傾向。
其套路包括給員工概念股、干股、項目分紅,把員工說成公司的主人,把公司說成是大家庭。但員工一旦犯錯,業績上不來,就會受到老板的訓斥、嘲諷、撤換,直至卷鋪蓋滾蛋。
老板說員工是家人,把員工與老板的父母、妻兒放在同一個檔位。可老板能隨時開掉員工,卻不能隨時開父母、妻兒。
這是無法辯駁的事實。
所以,老板這種“模糊策略”是帶有明顯的欺騙性的。
所以,從利益角度來說,老板與打工仔絕對是兩個相互傾軋的群體。
又所以,老板就是老板,員工就是員工。是老板就該負起老板的職責,是員工就該做好沖鋒陷陣、隨時被干掉的準備。
老板不要玩概念愚弄員工,不要矯情欺騙員工,不要耍花招套路員工。
員工也不要自認為是老板,搞不清楚自己的檔位,對老板抱有過高期望,幻想在老板手上鴻福齊天、日進斗金。
無論老板講什么段子,扣什么帽子,無論老板稱你是同志、兄弟、姐妹,稱你是合伙人、主人、家人,都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要被迷暈了頭。
打工的人應該明白兩個道理:
(1)老板才是最大的利益占有者,打工仔不可能與之平分秋色。
(2)老板才是公司財務的操控者,盈虧都是老板一句話。
我本人過去就曾對老板懷抱不現實的夢想。
老板啟動新項目,給我拍胸脯,給我算干股,年終給我分紅(具體承諾多少已記不清,好像是8%)。
等到年底一看要給我分兩百多萬,馬上把財務叫來一頓臭罵,讓他重新審計。
結果新報表出來我一看,我操整個項目都變成了賠本買賣。
老板反倒說我欠公司的錢,欠他的債,恨不能讓我賣掉房子做抵押。
我拿過報表一看。
尼瑪他竟然讓財務把公司投入的固定資產也算到項目里去了。
特么一個五年規劃的項目,固定資產投入能小得了嗎?放進年營業額中計算是個鬼都會虧。
我滿臉憤怒。老板卻灑脫地表示先放我一馬,不用馬上償還欠款,到明年項目盈利再從分紅里扣。
于是,我一瞬間欠了老板一個天大的人情。
老板先前承諾的年利分紅自然就不了了之了。
……
傻逼都看得出來,我被老板套路了。
可連傻逼也都能看出來,我也拿老板沒有任何辦法。
既不能告他,也不能罵他。只能啞巴吃黃蓮。
公司只有老板有權力決定錢進入誰的腰包,只有老板是的主人,我等不過是給他賣命的人,僅此而已。
正因為我有這樣的經歷,我很清楚打工仔不能太相信老板的話。
我清楚地知道“加入一個團隊”與“組建一個團隊”所得到的收益與權利絕對不能劃等號。
所以,上面那位老板朋友的段子一發出來,我就覺得那段話有問題,應該改成:
要想發財,絕對要自己去組建一個團隊,而不是加入一個團隊。
再說了,現在不是正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么,自己組建一個團隊不就是當老板創業么,既然是這樣,那就自主創業去吧,別再被老板們似是而非的概念耽擱大好青春。
(本文來之微信wangcy365365,作者:王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