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學習《富爸爸窮爸爸》一書,重新審視自己的財富思維,重新整理自己的財商知識,重新分類自己的資產負債表,可以發展原有思維、知識結構、資產負債表都或多或少地陷入了富爸爸窮爸爸游戲老鼠賽跑中。資產的通俗定義是能夠往口袋里掙錢也即能夠產生正現金流,負債的通俗定義是從口袋里往外面掏錢即負現金流。
相對大多數家庭或上班一族來說,家庭或個人資產主要為房產、收入來源于工資,而支出有稅負、生活開支、孩子教育、房貸。那么這里就需要重新整理下家庭或者個人資產負債情況了,一般人都會覺得房子、車子是資產,但是這些都不會產生正現金流,房子每個月需要向銀行支付房貸(即使沒有房貸,每個月的房租收入能否戰勝同價值10年期國債收益),車子半年保養費每天的油費每年的保險費,經過重新定義我們發現原本屬于資產的財富成為了負債,因為所謂的資產沒有給我們產生正現金流。
當然了,這里需要補充下關于房子的問題,基于中國的特殊國情,個人覺得每個家庭一套住房這個是生活必須,無論是資產還是負債,都是必須的。美國投資大師彼得林奇也認為個人投資者在投資股票前應要擁有一套住房。(本人對彼得林奇的投資學比較推崇,兩本書《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和《戰勝華爾街》推薦大家認真閱讀)
在理解了資產、負債的定義和梳理家庭資產負債情況。接下來就是如何不斷增加自己的資產,簡單來說就是尋找不斷產生現金流的資產,然后開源節流持續買入,從而使自己的被動收入超過主動收入。
如何開源節流,每個人因人而異,對于不必要的開支盡量避免,比如說在個人財富實力還不是很豐厚的階段盡量減少奢侈品的消費,每個月固定從收入中節流下部分用于購買資產。這里也就是《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說的每個月先為自己支付,由此開啟自己資產不斷增加的歷程。
這里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如何尋找不斷產生現金流的資產。這就需要我們的財商知識發揮作用了,日常生活中有銀行理財、貨幣基金、股票、債券、房地產等,那么結合目前國內的情況,個人這里推薦幾個持續不斷產生現金流的資產。第一個是股票指數基金,從中國股票市場開始至今,上證指數從100點到目前的3300多點,上漲30多倍,可以在各類指數基金中優中選優。第二個是新股打新,目前的新股發行政策是有史以來最有利于中小投資者的,通過《集合打新、按市值分紅》的策略,提高新股申購的確定性,從而每天每周每月產生現金流,新股分紅繼續買入股票,不斷增加個人資產。
假設一個前提,目前新股政策維持2年,一個股票賬戶滬深各10萬市值,按照目前《集合打新》統計的每個月新股收益為市值的1%,年化收益就是12%,這個收益率是確定性非常強的,那么一個賬戶一年的靜態收益就是2.4萬,大幅跑贏通脹率。
非常榮幸有機會與大家共同分享這一期的學習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