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問能不能,要問怎么辦
前段時間,寫作班老師開新課,在老學員里招募助教,我看到后頗為心動,但又怕自己能力不足、時間不夠,做不好。
因為實在很感興趣,就自己做了梳理,巧的是,我沒有問“能不能?”而是問“會有哪些困難,怎么辦?”
當時主要擔心能力問題,溝通后得知有培訓,遇到問題也會有支持,解決。
時間問題,晚睡加上擠時間,估計可以。
解決了這兩個問題后,我提交了申請,榮幸通過。
二、新的攔路虎
剛開始的興奮勁兒很快過去了,因為是門檻很低的寫作課,作業量很大,有的作業質量很低,只能點評鼓勵的話語。
在這樣機械的點評中,感覺到了吃力,看不到“教學相長”的目標。好多次看到凌晨一兩點才睡,剛評完一次作業,新的幾百份作業又提交上來了。
有助教無暇顧及,選擇了退出。
我問自己:“退出容易,確定不會為此后悔嗎?只有退出一條路了嗎?”
看到學員們,雖然基礎各異,但大部分都很好學,特別是有不少年過半百甚至退休的學員,好學勤奮的精神讓人欽佩。
再看助教群里,年長許多的師姐工作之余熬夜批改,和自己一樣的職場媽媽也都是見縫插針。
有做過老師的助教,開始組織學員互評,讓我看到了一絲曙光。一直習慣于被動完成任務的我,決定試一試,也組織學員互評。
三、原來真的行動是良藥
001互評小組
六個班,四百多個學員。我很忐忑的群發了消息,提出組建互評小組的建議。
有兩個班,本身有主辦方選任的班長,順利組建了。
剩下的班級,有三個班費了點周折,但確定好班長后,互評也開展起來了。
只有一個班,學員一直不太活躍,我在交了作業的學員里“勾搭”,終于有位學員愿意一試。但她本身基礎不好,號召力有限。響應的學員不多。開始有些沮喪,后來我想到,和之前的困境相比,已經好多了,大不了這個班多下功夫。
002優秀作者群
助教可以把優秀作者拉到專門的群里,這對學員是很大的鼓勵。開始覺得作業少,就在觀察。后來發現其他助教把優秀學員發展成了“儲備助教”,效果很好,也嘗試了一下。
果然,對優秀學員的激勵效果很明顯。
作業越來越難,牢騷多行動少的學員銷聲匿跡了,留下的都很努力在提高寫作水平。
這時候我才發現,不知不覺,自己已經從開始光點評作業,到初涉社群運營了。
回頭看看,如果自己看到招募通知,第一個問自己的是:“我行嗎?”恐怕早就不行了。
如果面對壓力后,不觀察不思考,也早就放棄了。
如果不和大家溝通、學習,看到了好的做法不愿行動,只怕早就打了退堂鼓。
結論:無論面對機遇還是挑戰,正確的提問,才能開個好頭。在應對困難時,還要大膽假設,最重要的是在行動中不斷修正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