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很多選擇都沒有好壞對錯之分。當下的堅持可能是不盡人意的,愚昧的,看不到任何希望。只是沿著這條路走下去,莫回頭,莫問前程。半年以后,或者三年五載,又有什么關系呢。待到時過境遷,柳暗花明的那天,再回過頭來看當時的自己?;蛟S我們更多的是感激與慶興,當初自己的愚昧與堅持吧。
極少數的人,只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前提是對自我有高度的認知以及認同,對外部事物的本質及其運行規律有自己的見解。這時,那怕他活得窮困潦倒,一文不值,那也不足為奇。因為這里有他內心選擇的一種方式,生活方式或者創作方式。內心的富足是為自己所思、所想、所悟,為己所用。不為他人的評價以及眼光而有所改變。
哲學家從來都只是說現象,很少講故事。用故事來論證道理就像是舉例說明,本身就有很大的局限性。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環境、人物、性格、等等。故事從來都只是隱喻。同樣一個故事,每個人能看到的和領悟到的都有所不同。但哪又怎樣呢?這就是故事的魅力所在。只是我,依然迷失于哲學的深邃里。
每個人的內心都自成一個世界,卻不能用一個故事將其引出。于我,于她,于一個有著文字夢的人來說,是何等的凄涼。
人最忌諱的是一日三餐、混吃、等死,最后沒能留下點什么。人最樂意的是一日三餐、混吃、等死,最后還能留下點什么。一段與眾不同的經歷或者回憶,但人終究不能靠著回憶過一輩子。
誤入世界,留下存在過的痕跡。人過留名,雁過留聲。我倒是覺得留不留名不重要。肉體終將歸于塵土而一個人的思想可否得以永存?予以后人,供以參詳。這也是我們得以和先哲隔時空交流的惟一途徑,撰文成書。難道還有比這更好的連接方式?托夢或者傳說,都不足以為真。
每每看到以碼字為樂趣的小伙伴得到讀者的認可,迅速崛起時,倍感欣慰。雖素昧平生,卻有惺惺相惜之情。因為我知道,我們是一路人。既然選擇了 上路,就不再打聽路的盡頭有多遠,前方是否已經人頭攢動。我們會因為前方的某個人歡呼著領略到的風光而暗自慶幸。因為我知道,只要我不放棄,繼續前行,終會看到前方的美景?;蛟S它并沒有歡呼中的那么驚艷,但我終將抵達,并身在其中?;蛟S路根本沒有盡頭,只是看我們能走多遠而已。
世間繁華,無從閱盡。能看透徹的,只能是心境。表面上看,我們比較的是窗外的風景,鄉村的、城鎮的、夏季的、冬季的。實則上,我們未能割舍的是內心的在意。
或許真正的愛是讓一個人學會獨立,使之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然而多半在Ta懂得自由選擇時會離你而去,獨自飛翔。愛一個人是希望Ta能看到更廣袤的天空,自由敖翔。哪怕Ta會因此離你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