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又一位明星由于抑郁癥自殺。這樣的事情這些年來并不少見,并貌似有逐年增多的趨勢。俗話說“欲戴其冠,必承其重”,明星雖然表面光鮮,但其壓力想必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吧。漸漸地,在一番感慨之后,大家也就習以為常。
但,往往被忽略的是,這種負面情緒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一位平日里看起來總是陽光燦爛的朋友,也許正經歷著內心的崩潰,只是你沒有發現而已。
我的一位朋友小C。在外人看來,她就是優秀的代名詞。從小就是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985名校畢業后,在一家知名設計公司工作,人美努力事業好,男朋友也是愛她愛得不行。但她偏偏不拿自己的優勢當武器,對待身邊的人,從來都是溫柔大方。在大家眼里,她是最能干的下屬、最孝順的女兒、最貼心的閨蜜、最善解人意的女友。這么看來,簡直就是一個大寫的人生贏家。
但是,有誰知道,這光環表面有多絢爛,背地里實際上藏有多少腐爛?
私下偷偷服用抗憂郁藥,卻不敢告訴父母;一直持續不斷地看心理醫生,情緒時不時崩潰的時候整晚整晚睡不著...身上背負著的期盼和壓力似乎要將她粉碎。然而,父母、老板、朋友、愛人...她不想讓任何人知道她內心的脆弱,生怕他們對自己失望。
于是,她一直努力裝成一朵向陽的向日葵,面朝外的那一面永遠微笑著,但在黑暗里,被壓力撕裂的傷口,卻流出膿來。
她曾在電話里和我哭訴,但我卻不知道該如何去安慰她,只能一遍一遍地說“沒事的”,“會過去的”,但是老天,我的心里卻在發虛,誰知道怎么才能過去?以及,是否能夠過去?
很多人說,抑郁癥就是高智商的富貴病,這說法我不能完全否認。傻子當然不太可能會抑郁,但抑郁的人,并不都是IQ極高的人。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容易感到抑郁的人往往比較較真。此處的較真,指的是在面對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特別是和人生有關的比較抽象的問題時,他們不會沉吟片刻,發現沒有答案就丟在一旁,而是會鍥而不舍地想下去,并且邏輯縝密,并不會輕易得出一個糊弄自己的答案就輕易了事。
而這種善于思考的特質,高智商的人往往容易擁有。因此,就容易形成抑郁癥是高智商的富貴病這種印象。同時,抑郁的人通常比較理想主義,當現實的世界和他們內心的理想國嚴重脫節,而他們暫時又無力改變時,內心的支撐就會崩塌,從而徹底垮下來。
但抑郁的情緒,并不僅限于哲學家或是理想主義者,這種負面感受,正逐漸成為現代社會巨大壓力下人們的通病。
如今中國年輕人,特別的大城市的年輕人所承受的壓力不言而喻。工作、房子、車子、父母、孩子...這么多的大山死死地壓在我們尚顯稚嫩,還不那么厚實有力的肩膀上。偏偏這時候還常常出現什么別人家的孩子,或是年紀輕輕就當上CEO迎娶白富美的勵志雞血。在這樣一波波高濃度雞血的灌溉下,愿望和現實往往嚴重脫節。而這成功的種種,又豈止是努力努力再努力就可以粗暴解決的?如果努力就一定能帶來成功,那這世界就是個童話故事王國了。
長大的我們逐漸意識到,這個世界本來就不平等,天賦、家庭、運氣、努力...這些都是影響成功的因素。是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因為沒人會阻止你成功,但如果你想成功,光靠努力卻遠遠不夠。于是,在這樣的殘酷現實下,抑郁癥、狂躁癥、焦慮癥等負面情緒應運而生。
比如對于都市常見的焦慮癥,維基百科對其表現的描述如下:
“患者的情緒表現的非常不安與恐懼,患者常常對現實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或將來的某些事情表現的過分擔憂,有時患者也可以無明確目標的擔憂。這種擔心往往是與現實極不相稱的,使患者感到非常的痛苦。還伴有自主神經亢進,肌肉緊張等自主神經系統紊亂的癥狀。”
-來自維基百科
有沒有覺得自己也曾出現過類似這樣的感覺呢?如果是,你要知道,有這樣情緒的人,其實并不孤單。
比如像我,就常常懷疑自己有輕微的焦慮癥。表現為晚上時常睡不踏實,情緒也會突然莫名其妙低落下來...這個時候,整個人仿佛行走在云端,周圍的人物聲色瞬間模糊起來。嚴重的時候,甚至想逃離人群,跑到一個無人的小島哭上三天三夜...其實想想也沒多少夏日飛雪的委屈,但為什么會這樣,自己恐怕也說不清楚,更別提向別人說清楚了。
所以,要知道,在這地球上生活的人,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著這樣那樣的壞情緒,只是很多人不輕易表露出來罷了。因此,當我們身邊的人出現這樣的壞情緒時,最重要的是理解和陪伴。必要的時候,給ta一點空間時間去自我痊愈,你要知道,他們也很不喜歡那樣的自己。
但是,對于我們自己,當情緒來的時候該怎么辦呢?總不能坐以待斃吧。但負面情緒這頭小怪獸,有時真的很難駕馭。否則,世界上的心理醫生估計得沒有飯吃了。以我的經驗,首先不要嘗試著去控制它。很多時候,你越抗拒,它就越頑強。就像馴服一匹野馬,你不能一上去就和它倔上,那結果一定是被它的猛力甩下來。正確的做法是:握緊手中的韁繩,保持穩定,等它飛奔累了,自然就容易馴服了。因此,對于來了從不打招呼想來就來的壞情緒,要學著去接受它,嘗試想象著思緒像水一樣,流過腦中那些死穴和結點,慢慢柔化消散,讓它們自行融化。
但這樣說還是有點抽象,所以我一直在尋找更加具體形式化的方法。根據自己有限的經驗,總結出保持情緒穩定需要注意的以下幾點:
1:保證睡眠充足!保證睡眠充足!保證睡眠充足!能早起就不熬夜!(這個不能更重要,很少發現睡得好的人有抑郁的,而抑郁的人往往睡眠都有問題)。
2:運動!瑜伽啥的當然有幫助,但如果你實在靜不下來,或是像我一樣有些強迫癥,比如筋拉不開反而更煩躁...那就去跑步吧!跑得滿頭大汗氣喘吁吁看你還有沒有精力去想些亂七八糟的...
3:保證自己的時間。無論多忙,一天都要抽一點時間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10分鐘也行!可以寫寫東西,或是涂個鴉,或只是葛優躺著聽喜歡的音樂...為的是靜下來,好好和自己相處。
除了以上,最近我還發現另一種神奇的方法,那就是冥想。
對于冥想,相信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許多宗教比如道教、佛教里都有提到。在佛教里,通常叫作打坐或是坐禪。而它在瑜伽中也被當作一種常用的心性訓練方法。這種古老的對心的鍛煉法,近些年也重新受到重視重視,被看做是一種平衡身心的鍛煉。因此,冥想也燃起了一些科學家的研究的興趣:
“這些研究已經顯示,定期冥想操練的結果,造成身體明顯的變化。例如,理查德·戴維森和茲恩-津恩的一項研究顯示,八周正念為基礎的冥想訓練顯著地增進左側前大腦活動,這個活動與正向的情緒狀態有關。正向情緒可以是一個技能,可以像學習騎自行車或彈鋼琴那樣的訓練來做到。”
-來自維基百科
但“冥想”這個聽起來這么“玄幻”的詞,一開始還真讓人摸不清頭腦。還有一些擔憂,比如說練得不好會不會“走火入魔”之類的...(腦洞真大...)。但經過幾天的嘗試,覺得其實冥想也沒有聽起來的那么神秘,簡單來說就是以調整呼吸來放松心情。或文藝地來講,是為了讓心靈和身體同步(反正我自己是這么理解的)。
這幾天體驗的感覺是:對于冥想所說的抗大腦衰老、控制情緒的效果倒沒多大感覺,每天還是累地覺得腦細胞都犧牲了,也還會時不時遭遇情緒低谷,可能是因為練習的時間太短。但最直接的效果是,睡眠質量會好一點。
輔助訓練用的是Headspace。據說是由冥想領域的專家Andy Puddicombe 建立的一個指導人們如何冥想的平臺。它用一些簡單治愈的動畫和輕柔的話語來知道人們如何進行冥想入門。一共10節課,每節課10分鐘。目前是免費的。但現在只有英語,不過很基礎。
動畫也是走輕松治愈的可愛路線~
對于進行時間和地點并沒有限制,可以在中午小憩時用于放松,也可以遵循官方推薦在早晨醒來后練習。我一般都在睡前進行訓練。收拾完所有事情后,在手腕和太陽穴處搽上薰衣草香膏(或使用任何讓你感到放松的味道,當然也可不用),平躺在床上,插上耳機根據指示做就行。
自己的體會是,心情真的會在不知不覺中平靜下來。一開始腦子里可能還在回旋著其它事情,但慢慢地就會被Andy輕柔的聲調帶偏(?)。當然,期間平衡也可能會多次被各種情緒和想法打破,但Andy總是告訴你沒有關系,不要對任何情緒做任何評論。讓它們來來去去,不帶走一片云彩...
什么?你說以上這些都沒有用?!那么這個時候到了需要獻上我抗猶豫終極大法的時候了。非常簡單,那就是再看一遍《活著》。
真的,百試不爽!看完以后你會發現:葛大爺都那么慘了還是堅持活下去,自己能這樣簡直太幸福了!夫復何求是不是!?當然,此法不能常用,只能在情緒極其低谷時偶爾為之,老用就不靈了~
然而最后,雖然不愿承認,但事實是,消極情緒這種東西真的不是這么輕易就能被治愈的。無論是運動、冥想還是葛優躺在嚴重的情緒危機面前都會顯得太過無力。這時候,請及時就醫!因為有的時候,可能真的是由于體內激素分泌出現了問題。這時,就需要尋求專業的醫療了。
好了好了,我知道,壞情緒真的很壞,當一個人真的跌到谷底時,以上的一切對他們來說可能都是廢話。但是,生而為人,不去用盡即使是最后一點力氣去努力擁抱希望和美好不是更應該感到遺憾么?
是啊,悲傷往往沒有盡頭,而愛和美好,亦無止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