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典老師的新書《躍遷》

一.時代越快,你越要慢下來,用一種戰略眼光看清楚再行動。

第一個重要的事情,是先慢下來,不是不做,而是想清楚了再去做。有一句話叫做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有些人訂閱各種付費的知識產品,每天都很忙碌,24小時都不夠用,但是學習目標不明確,重點也不明確,最后學到的是一堆信息而不是知識。

另一個說法,給了這種低水平的勤奮解藥:‘’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做任何事情的時候一定要縱觀全局,把事情都想清楚了,理清楚了,再下手去做。這樣的話,即使從最細小的事情開始做,大的方向也保持一致,有序而不亂。

不論是面向自己的人生設計,還是面向工作發展,都一定要先把事情慢下來,先把心靜下來,看清楚了才能想清楚,想清楚了再去做。

二.在高價知區域,做正確的事

今天是一個機會更多,但是概率更小的世界,處處有機會,就是處處有競爭,越是開放的市場,越是需要專注于核心競爭力。越是開放,越是聚焦—— 這是一個高手時代。當資源豐富時,選擇的能力比執行的能力更重要。讀書,識人,修煉不是重點,關鍵是讀哪些書?認識什么人,修煉什么能力?抓住那個機會?

這些問題,僅憑努力已經不可窮盡,需要你有一種深思熟慮之后做選擇的戰略能力——要找到那些“更少但更好”的事。

三.找到知識源頭,提升認知效率

知識源頭,是知識剛剛被創造出來的地方。源頭的知識濃度和密度極高,有豐富的底層邏輯和基礎概念。順流而下,離源頭就越遠,支流越多,混入的雜質就越多,當一份知識混入太多的雜質時,恐怕只能勾兌成雞湯了。

如何找到知識的源頭?

知識源頭是站在人類認知邊緣,研究,思考,驗證的人,他們的一些新鮮的思考,在腦子里,筆記本上,還未進行詳細加工,但是新鮮熱辣,一些知識經過系統化,成為專業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或者圈內人互相討論的內容。

一手的研究論文,行業的學術期刊,行業的最新學術報告

行業大牛的最新溝通和思考,通過談話獲得

二手知識含金量很高,忠實轉述,但是有清晰的論據和出處。

名校的教科書,MOOC里推薦的一手材料,維基百科;

中立第三方的行業調查報告

講述底層邏輯,思考質量比較高,略微難懂的書和文章,比如《國富論》《窮查理寶典》《決策與判斷》等

各行業領軍人物,行業大牛推薦的書單.豆列,以及在自己公眾號發的文章

三手知識是暢銷書,這些文字已經被改成公眾可以理解,方便傳播的文字,但是因為大眾的認知能力較低,所以加入了大量的案例,故事以及不精確的概念

四手知識是你常看到的:根據這些暢銷書的理論,大部分人寫了基于個人體驗的雞湯,加入了太多的個人故事(比如,《我是如何一個小時掙到200萬的》)或者情緒因素(比如《看懂這個不轉就不是中國人》)。講一個觀點,灌無數“雞精”,大部分公眾號,頭條都屬于此類。

在知識爆炸的年代, 最好的方式是去辨別辨別一二三四手信息,走向知識的源頭,并與那些人站在一起。總有一天,你也會成為創造知識的人。

朱熹說過,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要站在源頭,你就永遠是最新的。

四.高手之路的地雷

誤區一:從當前優勢出發

排雷1:高手暫時會放下自己的優勢,思考價值,相信只要方向正確,資源、技能、優勢都是可以積累的。

誤區二、著急入場,不想優勢

排雷2:思考差異化優勢,不要在熱門領域隨大流。 真正的高手會花很長時間觀察好幾個賽場,觀察游戲規則、贏家的玩法,對比的自己的實力,找最好的優勢角度切入。? 對于自己的優勢地帶,花時間打磨。

誤區三、關注不屬于你的機會,眼高手低。

排雷3:從身邊的頭部做起。戰略必須先幫助你在當下破局,否則毫無意義。

頭部效應:通過觀察和判斷,搶占高價值、有優勢的頭部,然后從小頭部走向大頭部。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