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年糕

小小王說讓我繼續寫簡書,還鼓勵我給我打了賞呢!某人說,發財啦!哈哈,好開心。到目前為止,收到打賞共計六元整人民幣哦。感謝你們支持,讓我覺得有意思!加油。

今天要寫的是打年糕!(我能說,我剛才洋洋灑灑圖文并茂的寫了好多,結果自己一不小心按沒有啦!我傷心了個去!但是,我執念,我重寫)雖然春節已過,但是還是讓我們一起來回味下濃濃的年味兒吧!

圖片發自簡書App

再詳細寫打年糕之前,附上一張偶吃年糕的照片,饞饞你們哦,新鮮出爐熱氣騰騰的年糕,真的是好吃的不要不要的哦!

打年糕必備:糯米粉,糕版,大鍋,木柴,人

糯米粉:糯米加適量大米浸泡后加工成米粉。記憶里,我家一般是我奶奶頭一天將要打年糕的糯米加上適量大米,洗凈后,放在桶里或缸里用干凈的水浸泡一夜后,隔天早上看泡的效果,然后抬上她的小三輪車,推著車領著我,去往隔壁村一戶人家家里加工米粉。加工費好像是塊把錢一斤,具體多少,我已經記不清了。

糯米里加適量大米是有講究的,至于加多少,貌似是根據老一輩人的經驗,沒有具體量化呢!不加大米或加的量太少,打出的年糕顏色暗淡不鮮亮,也不大岀形易塌扁;大米加的太多,年糕又不夠粘糯,不好吃,而且也容易散和掉粉!

圖片發自簡書App

工具:糕版一般由木質手工制作。配套的是兩至三個的竹制拖板兒,一把戒尺,幾塊方形紗布作為隔墊。

這套工具,一般一個村里只有兩三套,有幸的是我家有一套!原因是老爸拜師學過木匠手藝,我家的這套是老爸純手工制作的喔!

糕版為四四方方立方體,被分割成二十五塊四四方方小立方體(這也就是每塊年糕啦)。每個小格里,其實都有吉祥的字或寓意美好的圖案的。這樣打出的年糕上都是有花紋或字的,大家有仔細看到嘛!

圖片發自簡書App

篩粉。因為是浸泡過的米加工成米粉的,所以比較濕,容易結團,所以必須有道工序叫篩粉。顧名思義,就是使進到糕版的粉都是過篩的細致的。不用擔心會有浪費,到最后,所有的米粉都會被打成年糕,用手搓散就行啦!!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個時候,要用到戒尺啦。戒尺,量體裁衣用的,小時候不聽話,屁股上手心里也會出現戒尺印子喔。還有一個功能就是將出現在糕版上多余的米粉去掉,將糕版上的米粉抹的平又平。

圖片發自簡書App

接下來,用濕潤的比糕版略大一點的紗布,平平齊齊的鋪在糕版上,將竹制拖板兒蓋上,然后動作迅速的將其反置。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戒尺你又有用處啦,輕叩四個點,最后叩中間一點。輕輕穩穩的將糕版往上提,將米粉置成的年糕模型重現眼前。對吧,米粉不濕,如何定型啊!勞動人民就是這么聰明!

圖片發自簡書App

漂亮吧,每塊年糕上都是有字有圖案的哦。我爸做的這套糕版,每年被使用率很高很高哦,還要提前預約借哦,還的時候,會附贈上別人家打得年糕哦!民風淳樸,友愛互助!

圖片發自簡書App

接下來就是上鍋蒸咯。必備:大鍋,干柴烈火,足足要蒸上四五分鐘,要掐好時鐘的哦。我小時候經常做的就是篩粉和掐時鐘!快熟的時候可以開鍋看看,沒熟的話,芯子是呈白色的,可以繼續蒸一會直到熟了為止。

圖片發自簡書App

蓋好鍋蓋,要嚴實。以前用大鍋灶時候,上面要圈一圈抹布,就是為了防止鍋蓋不嚴。

圖片發自簡書App

看!這是蒸好的,顏色變了吧,變熟了,有開裂的,可以用手把它捏緊,裂紋就消失了。捏時候手要沾點冷水哦,不然蒸汽太大,會燙到,我小時候干活時候就被燙到。所以這里要強調。還有,看到開裂不漂亮的,就直接被進到我們做事人肚子里啦!

對了,打年糕,至少要三個人。一個人看火,要時刻注意火候,因為火候太重要啦!年糕大的好壞成敗全憑火候;一個人篩粉,一個人套洗紗布后上紗布,也就是倒膜。還要干的是出爐的年糕要從糕版上扯下來,這事一般也是我干,沒啥技術含量嘛,就是燙手,要不停的沾冷水!打完年糕,偶的小腰都要斷了,忙的是不亦樂乎,干勁十足。曾想,我也是一勞動力,能為家里做貢獻,好驕傲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們家好多年沒打過年糕了。這些是年前回家,鄰居伯伯家打的,我們買了一些,還現場被熱情招呼著吃了一些。這些是年味更是回味!這些讓我想起我的小時候,留下記錄,讓果果讓沒見過傳統打年糕的人們知道。或許,多年后,我們周圍不再看到!

? ? ? ? ? ? ? ? ? ? ? ? ? ? ---寫于江寧區秣陵街道張家莊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