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清冷,妻子早早伏在案前,聚精會神,時不時點頭嘀咕,時不時會心一笑。我探過頭笑問到,在讀什么書呢,這么起勁。她認真答道,有關孩子的正面管教的書籍。
寶寶如今十個月了,某些行為舉止,已經脫離了嬰兒先天自帶的無意識的生理反應,取而代之的是察言觀色,模仿大人的行為習慣。所以關于如何學習正確引導孩子良好成長,成了我們夫妻倆迫在眉睫的重要問題,或者更具體的說,是我妻子認為我們迫在眉睫的首要問題。我雖然贊同,適當的引導可以幫助孩子成長道路上撥亂反正,但為了顧及孩子天性的自由發展,我也認同在某些時候順其自然可能會更能激發孩子的獨特性和潛能。
偶然間,妻子翻閱某一頁,眉頭微皺,然后突然問向我,為什么現在的小孩都那么的自私,有什么辦法可以引導孩子不自私嗎?說完,好似并不期待我能答出個所以然來,就又自顧自翻到下一頁。
怎么引導孩子不自私?
雖然我確實沒什么好的想法,但是接下來一個小時里,這個問題一直若隱若現伴隨著我的所有工作和生活。
吃完早飯,坐在沙發上看著丈母娘給寶寶不厭其煩的穿著衣服時,突然,就像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突然激起一道閃電,瞬間看到遠處的黑暗的夜幕中一座山頭的輪廓一閃而過。我好像有點知道孩子自私的原因,但那種知道的感覺時隱時現,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于是,我也認真開始思考起這個問題,想在那個夜幕中抓住些什么。
怎么讓孩子不自私?妻子問出這個問題,目的是教會孩子從自私轉為分享,重點在于孩子的改變。
但我認為,改變的源頭不在于孩子。
孩子自私的源頭在父母,父母越無私,孩子越利己。
每一個自私的孩子背后,都站著一個無底線支持他的父母。過度的愛,會剝奪了孩子關懷他人的能力。比如,孩子小時候,你笑著拒絕了他熱情要與你分享他喜歡吃的東西時,告訴他,寶貝,好吃的你自己吃就行,再比如,看到生病的母親,孩子躍躍欲試地要為你端茶倒水,你告訴他,你只需要好好學習就行了。還有的呢,則習慣了搶先上桌,專挑好吃的往自己碗里放,根本不考慮別人,最后導致的結果是,孩子上大學了,明知你病了,遲遲盼不來他一個電話,步入職場后,只挑輕松的干,麻煩的、辛苦的,統統丟給同事,最終被人孤立,誰也不愿意與他合作。
孩子自私的當下,背后已經被大人錯誤引導培養了多年的結果。所以,一旦發現孩子越來越自私,其實已經很難再從孩子身上進行努力改變。
當父母日復一日地暗示孩子,你就是愛的中心,所有的愛都是圍繞你一個人。就等同于和孩子宣告,你不需要給予給任何人關愛,只要接受就好。這樣長大的孩子,只知道苛責別人,卻根本不懂得如何關心和體諒他人,讓孩子愛父母。
所以我們每個父母都應該知道,關心他人的捷徑只有一個,那就是教孩子付出。否則,別人的付出,就會被視作理所應當,自私自利的怪物就會在孩子體內萌生。當然,孩子對家長有愛的表達時,家長也要有正面回應,以后孩子再給你們東西吃,你不要拒絕,大大方方的吃,吃完說謝謝你就好了。如果你們什么都不要的話,他會覺得反正你們什么也不要,我管好我自己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