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開科技媒體:搜索“估值”二字,2958個結果。搜索“融資”二字,10076個結果。但是,搜索“套現”二字,139個結果。的確,大家更愿意報道融資,套現一般也不說,但是,這個1%的比例,還是說明了一個事實,套現是一個遠遠比融資更小概率的發生。估值不是風險投資的本質,套現是,cash is king!
沒有流動性的估值就是耍流氓:什么是流動性?就是如果你拿著這個公司的股份,現在到市場里喊一聲,我要出讓,能夠馬上以某個價格轉讓出去,那么這就是流動性,而這個價格,是這個公司真正的估值。大部分現在市面上的互聯網公司,你試試?新三板只有20%多的股票有做市,更別提非上市公司了。大部分的非上市公司的老股,都是打折賣的,3年前,我記得一般是7折8折,最近5折很普遍,1折很正常。
2015年,見證了上半年的瘋狂,融資,估值。如果我問你,2015年,大案子有哪些,數也數不清啊,1000萬美金隨便砸,這個書,那個車,這個達的,一大堆。但是,如果我問你,2015年,你知道誰“套現”了嗎?請問能列舉幾個?
我仔細想想,除了二級市場,2015年的真正在一級市場套現賺到錢的人,應該有這么幾條:
(1)被合并:被合并的創始人有可能套現走了。
(2)被收購:被收購的創始人有可能套現走了。
(3)被拆結構:各種被迫拆VIE的美元基金們。
(4)被賣老股:滴滴新美大的早期投資人估計賣掉老股賺了。
最后,其實在整個市場最瘋狂的時候,這些角色能撈到不少:
(5)靠投資金額賺取管理費的私募基金經理們,2%
(6)靠投融資交易服務費的FA們,3%
條條框框外的套現,倒是可以戲說幾個:
(7)微店們的信用卡套現,100%
(8)公司下面負責市場投放的員工偷偷拿的返點,5%-20%
(9)拿著大爺大媽辛苦錢的跑路P2P們
綜上所述,那些興高采烈融資成功的CEO們,以及靠著賬面估值翻倍叫好的投資人們,其實在當下,根本沒賺到錢,如果還拿這些沒有流動性的估值試圖恐嚇對手或者忽悠員工,那實在是最低級的耍流氓了。高級的,我叫作黑社會:
(10)如九鼎等上市的基金們,現在算是被叫停了。
所以,如果你還在為賬面高興,還在為整數估值高興,那就請周末來造訪我們公司大樓里某層裝修得富麗堂皇,看似打扮專業的年輕男女來迎接你,一句一聲喊著大爺好大媽好的“理財公司”,把你這輩子積蓄放進來吧。。。
未來,有本事的科技媒體們,多報道報道“套現”,才有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