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閱讀原文如上圖
I用自己的話復述原文
這個片段有三個知識點1.犧牲者和放縱者,2.百分之百職責,3.犧牲不是行為,而是心態。
1.首先,提出了犧牲者和放縱者兩個概念,犧牲者是:一方常年受苦,像奴隸一樣辛苦地想讓親密關系維持下去,放縱者是沉溺于自私的享受的一方。但是,其實,這種狀況的形成,犧牲者和放縱者兩者同樣負有責任,沒有犧牲者,哪來的放縱者?除非你停止犧牲,否則,你是沒有辦法改變你的另一半的。
2.第二個新的知識,就是中間的一句話,親密關系中的雙方都要為發生的事,百分之百的負責,比如說家庭關系,當你把責任分出去一半的時候,你就會有一個標準,去審判你的另一半,你會認為,我只需要完成我的這一部分,那么他同樣也應該完成他的那一部分,當他沒有完成你的既定期望的時候,你感覺自己就犧牲了,倍受傷害??墒菍嶋H當中,有意思的是,當你私下問雙方,誰犧牲的比較多,兩個人都會說自己是犧牲更多的人。
3.第三個知識點,犧牲并不是一種行動,犧牲是一種心態,你的心態怎么樣?決定了你的感受。比如洗碗可以很有趣,洗碗也可以是一種折磨,如果你認為對方應該去洗碗,對方沒有洗,你不得不去洗的時候,你就會覺得自己受到了傷害,做了不合算的事情,為家庭付出犧牲了,當你有犧牲的心態的時候,你做任何事情你都覺得自己在付出,而付出得不到回報的時候,你就會有不滿足感,慢慢的怨恨,如滾雪球越滾越大,最終爆發。
A1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
1.這個犧牲者和放縱者的觀念,十分的認同,為什么呢?看到這個片段我就想到自己和我們家齊先生,我自己我總是覺得自己很辛苦,原因比如說,家里所有的生活上大小事情都是我在操手管理,孩子的學習我自己覺得也都是我在負責,比如說操心報什么補習班,休息在家盡量陪孩子,接送小孩,如果周末出去,也會帶著孩子,還有很多事情,比如說家里面裝修的時候,也是我費時費心更多,而我看到的我們家齊先生,最最常常做的事情就是坐在電腦前面,打電腦,其實就是一個字,懶,家里面什么事情都不用他操心,回家飯一吃完,碗一推,就可以在電腦前面從6點到12點??墒强吹竭@個概念,我在想,是誰給了他這個權利呢?其實正是我自己,可能他小的時候是他的父母給了他這個權利。因為父母,總是傳統上總是無條件的犧牲者,而子女就是享受的那一方,我想起第一次到他家去的時候,他父親跟我說,別看我們家農村人,可是他過得比城里人還城里人,代表幾重含義家里面任何好的東西都會給子女,另外比城里的孩子干活還少。
2.第二個新的知識點這個我想到了我自己,我以前跟我先生說到孩子的教育問題,英語我來負責,數學因為是我的弱項,那么交給你來負責吧,然后我就只管英語,可是數學并沒有人管,這樣,我就比較憤慨感受到了傷害,實際上教育對孩子的父母雙方來說,都應該是一個百分百的問題,都應該百分之百對孩子的教育負責,當我們把職責分開,就容易出現矛盾,你就會有一個標準去審判你的另一半,你會認為,我只需要完成我的這一部分,那么他同樣也應該完成他的那一部分,當他沒有完成你的既定期望的時候,你感覺自己就犧牲了,倍受傷害。有意思是我和我們家先生,曾經為這吵過架,我一直覺得自己付出很多犧牲不少,因為我的時間除了工作就是陪孩子,偶爾花在了自己的學習上。因為上班比較遠,來回路上需要三個小時的路程,為了每天能夠陪孩子,每天來回公共交通乘公交是本本族的傷心事,白天一天上班很累,路上交通沒有位置,站回來也很累,陪孩子學習作業直到他睡覺,也很累,每天都在疲倦勞累中度過,所以我會對他加以指責,認為他付出太少,私下認為他能幫把手,我就會輕松很多。他的時間相對來說比我多,一個星期有時候2到3天,甚至3天半都在家呢,而我從周一到周末,都有可能加班,或者出差,反正忙忙碌碌。但是我們吵架的時候,很有意思,我說我付出很多,他就嗤之以鼻,認為孩子學習都是他在管,只有在我到了家以后他才不管了,至于玩電腦,他也覺得上班累玩電腦是他的放松方式,他的想法是你回家都不管孩子,那你當個什么媽媽?至于你上班遠是你自找的,我讓你回來工作你自己不回來,你看我每天都要陪孩子做作業,至少在你回家前都是我看著他做作業,你值班的時候也是我陪他做作業,如果孩子學校有什么事情,只有我能去,你上常日班這么遠,去不了,全是我在付出犧牲,平常你自詡的讀書寫作都是瞎忙活,做樣子。
跟我心里面想的我自己的感受完全不一樣,顛倒過來了,一開始聽到他這樣說法,差點一口老血吐出來,看到這個知識點,我恍然大悟,原來,兩個人都會覺得自己是犧牲者,不管是犧牲者還是放縱方,都會覺得自己犧牲更多。
更多的時候我們同時是自己眼中的犧牲者和對方眼中的放縱者。
3. 犧牲是一種心態,而不是行為,當你心里面有覺得自己犧牲了這種心態的話,那你做任何事情,都會覺得自己犧牲了,比如說我記得很久以前,大概有十幾年前了,我一個朋友當時交往也不是很深,當時他妹妹的腿出現了問題,我當時就很熱心,正好我也認識一個磁共振的醫生,下班后晚上的時候,我就帶著他和他的妹妹,去到了我認識那個磁共振的醫生那兒去,因為認識,費用也沒有收,雖然過程花了我不少時間,但是我內心是覺得非常愉快的,因為我沒有為別人犧牲時間這樣的心態,反而,感覺很愉悅,幫助了別人。然后舉個反面的例子,再說父母的例子吧,父母其實也是一樣,如果父母抱著犧牲的心態,為子女做了很多事情,那么潛意識有需要回報的愿望,如果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努力為子女做事,卻沒有得到回報的話,就會覺得子女不孝。
A2以后我怎么應用
把《親密關系》這個片段拆解給先生聽,得到他的認同,在今后的生活中認識到犧牲者和放縱者的概念和行為,做事情做到自己百分百的職責。出現犧牲者或者放縱者的念頭時,仔細想想我愿意做這件事的背后真正動機,互相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