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情緒從何而來?
生活當中的10%,我們是無法掌控的,而其余的90%,則是來源于我們對所發生事件的反應,這部分我們是可以掌控的。
首先,這90%的反應,是自動的,所以用腦是無法控制的。當我們了解到了這一點,就要知道:了解背后的邏輯和機制的重要性。
發生一個事件,如果沒有經過訓練的話,我們90%是抗拒的,而且更多是負向的。
我們究竟在抗拒的是什么?
其實它的背后是我們自身的信念與認知,正是這樣的信念與認知,造成了你的自動化反應。
如果是基于我們的抗拒做出反應,則更多的是負向的反應,比如說抱怨、指責、評判、高高在上、對與錯、批評等等。
它的本質就是我是對的,你是錯的,為了求自己的存在,這就是我們反映的一個邏輯。
反映背后的結果就是:
1.越抗拒,越持續。你越抗拒它,這個情況就會越發持續。因為你自動化的反應,會產生連鎖效應,以至于你會把90%的力量用在互相的抗拒上。
這就是叫做“受”,受到一定程度就是“難受”,難受到一定程度,就是“受不了”,最后,就是一拍桌子,再往后,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對抗,爭吵,這就是我們完整的一個公式。
2.誰不舒服,誰來解決問題。當然不是通過對抗來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的核心,也是源頭,即自己是一切的根源。
如果我們不能用這樣的一種思維,還是抗拒的,還是持續著,還是在自動化反應當中。只有當自己明白,自己是一切根源的時候才能解決問題。
從這點出發,去了解對方,然后讓對方來了解自己,叫知彼解己。要從雙贏思維的角度,去知彼解幾,去找到方案。